1. 首页
  2. 经典文章

理论与实践

曾子的“三省”中曾提到“传不习乎”,是说老师传授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我有没有“学而时习之”?

换而言之,老师传授的或许是理论,或许是方法,而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体证它、反思它,因为在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

孔子主张“学思结合”,认为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也就是只接受而没有自己的判断,是没有多大的成就的。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容也。

罔,网,或从亡。

殆,危也。危者、在高而懼也。

这句话大体意思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孔子说的这句话,在学生时代最能体现出来。

老师教给学生知识,学生在运用的时候,总会遇到问题,因为没理解透。那怎么办呢?要么是问其他人,要么是自己思考,要么是既自己思考,也问其他人。

这些情况,或许在短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差距,但是在整个人生当中,差距就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尤其是在做事的风格上面。

现在有的人,形容他“学识渊博”,问他什么,他都能说出一二来,但如果你问他“什么想法”或是“怎么做的”,那你得到的答案说不定会有些失望。

古代不比现在,尤其是在思想方面。现在我们受到的不同思想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真的是无法想象。

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且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当我们慢慢的长大,就变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究竟是谁让我们变成了这样,或许有一个“笼统”的答案:家人、周围的人、社会上的人以及自己,这其中还要再加上思想、言论、行为。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的时候,父母是有三种态度的,一种是支持,一种是反对,还有一种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当孩子与父母的想法有冲突的时候,父母就对孩子进行了他们所认知的“教育”,让孩子要怎么样怎么样,灌输了一大堆的东西,因为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

作为孩子又能够怎么做?顺从还是反抗?自己做不了的事情,要让孩子替你去完成,你咋就不上天呢。

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道沟,理想与现实之间也有一道沟。

更何况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的。孩子的周围也有其他的人,七嘴八舌的也就来了,这一下子可就更头疼了。

用一句现在的网络用语——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

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比他们好,这很正常,也没错。但要知道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不仅仅是身份的问题,见识、想法、做法等等,都是相关的。

“寒门再难出贵子”,寒在哪里?难在哪里?贵在哪里?

说到这里,怎么感觉孔子说的这句话应该放在《学而篇》,而不应该放在《为政篇》。

先举一个例子: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让学生尽量用多种方法去解出来。最终会发现,有的人一种方法都想不出来,有的人只有一种方法,有的用了两三种方法,甚至有的人用了更多的方法。

这句话放在《为政篇》,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一下,老师是不是可以看作是“领导”,学生是不是可以看作是“领导的属下”,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不是就像“领导给属下布置任务”?

就好比今天要开一个会议,会议上领导做了思想宣传,且安排了任务,那么作为属下要怎么去更好的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

领导传达了思想以及下达了任务,首先应该要较为充分的理解,然后再想办法去完成任务。但是,有的人或许想不出来,怎么办?找别人商量啊,或者是去查查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事件,去借鉴一下。总之,要想办法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

“学而不思则罔”,有学识,没有真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了;“思而不学则殆”,有思想,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自己只是一个劲的想,是非常危险的。

读万卷书且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且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且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且自己去悟。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求大编们指点指点,本人完全接受任何批评和指导!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7926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