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你是我哥,啥事都得让着我!

“ "要想好,大让小",只会让小的狗屁不通! ”

送完儿子上学,忽然接到妈妈的电话,她声音里充满焦虑,说是有重要的事要跟我商量。

点开微信,妈妈连发了四个视频信息,我竟然都没有接到。给妈妈接通视频, 发现她气得嘴唇发抖,赶紧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

妈妈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跟我讲家里的事。

原来,爸爸一早给他打电话,说三叔要求跟他换地。爸爸年前种的药材没有长出来,但是地里上了将近2000块钱的肥料,他本来打算再种一季玉米的,如果现在就换,三叔并不给他拿肥料钱。

而且,当初分地的时候只有四亩半,后来村里让填坑,爸爸费尽心力拉了半个月的土,才把坑填了起来。现在实际的地是五亩半,但是三叔非说按四亩半算帐。

我听了也是气愤异常,这不明摆着欺负人吗?一边安慰妈妈,一边想着对策,我感觉当务之急还是要跟爸爸问清楚状况。

接通爸爸的视频,我问他为什么突然要换地?他说实在是不堪其扰,宁愿吃亏,也想把地换了。

我听爸爸妈妈说过,这些年三叔三婶总是无理取闹:浇地的时候水管和电线不让从他们地里过,收了粮食也爸妈不让从他们地头儿的路上走。

于是,每到浇地、收庄稼,他们总要生一场大气。三叔比爸爸长得高,有一次吵着吵着还动起手来,把爸爸推倒在地上。

作为孩子,我们当然很生气,可是总不能以下犯上,去把三叔打一顿吧?

爸爸找大爷和小叔,他们管不了;打110,派出所民警说,兄弟之间的事儿,他们不管;找村长书记,说的时候三叔好好好地应承,人家前脚走,他马上又跟爸爸翻脸。

没办法,三婶儿是个半傻子,缺心眼儿,不管在哪看见爸爸张嘴就骂。作为大伯哥,爸爸既不能动手打她,又不能跟她一般见识,这些年来实在是苦不堪言!

我能理解爸爸的苦衷,也能理解他想换地的急切心情。

这次换地是四叔提出来的,三叔要跟我们换的地在村东边,他与两边的邻居也经常闹纠纷,四叔是村里的会计,人家经常找他投诉,四叔也实在是烦透了!

三叔是我们村有名的"公道急",何谓"公道急"呢?就是为人处世必须占光,不能吃亏,连公公道道处世都不行。

他种的地从南头到北头,完全是一个大鼓形状,地两头很正常,犁地的时候两边会渐渐往外鼓,必须犁到人家地里他心里才舒服。可是他们两口子太懒,不愿意打除草剂,也不愿意除草,地里种的庄稼都被荒草吃掉了。

无论谁跟他家做邻居,都被他们气到不行,且不论吃亏沾光,明明自家的地都荒废了,还要强占别人的。祖祖辈辈农民出身的乡亲看见地荒着,都会心疼的!

三叔之所以会这样,都是奶奶惯成的。老人一般都爱说:要想好,大让小!这在我奶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爸爸说,小时候弟兄们太多,总是吃不饱。大爷上学,爸爸要照顾我叔叔和姑姑,还要给爷爷奶奶做饭,虽然他很向往学校,却还是生生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

一定要争气!这是他生命的呐喊,这个念头伴随他一生。爷爷不务正业,有吃的就在家;生活困难了,就出去给人做木工,三四个月都不回家。他一人吃饱就行了,根本不管家里孩子老婆的死活。

当爸爸逐渐大一点,就替奶奶下地干活,挣工分;下地回来的路上还要拾粪,晚上继续帮奶奶纺花织布。

可以说,爸爸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家人的生活。

但是三叔就不行了,因为被奶奶和大爷宠惯了,成天跟一群孩子疯玩儿,既不照顾叔叔姑姑,也不干活儿。

有一次爸爸干活回来,看见三叔正跟一群孩子爬树,一群孩子中数他个子最高。爸爸说让他一起拾粪,他不干,还吐爸爸一身口水,爸爸气急了就打了三叔,奶奶马上不愿意了,把爸爸臭骂一顿。

爸爸不服气,跟奶奶顶了两句嘴,大爷就来打爸爸;奶奶也用一根胳膊粗的木棒打到爸爸头上,直接把他打晕了,连爸爸滚到了红薯窖里都没人管他。

爸爸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才醒过来,感觉头上很疼,把帽子摘掉一看 ,里面都被血染红了……

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爸爸的心情都很沉重,我和弟弟妹妹也都哭得泣不成声。爸爸说不希望我们姐弟几个大富大贵,只希望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姐姐疼爱弟弟妹妹,弟弟妹妹也要敬重姐姐。我们也确实做到了!

"要想好,大让小",有它一定的道理,毕竟作为小的一方,小时候需要更多的疼爱和照顾。但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兄道友,弟道恭。意思是哥哥对弟弟疼爱友善,弟弟对哥哥也要态度恭敬,这才是兄弟间和睦相处的大道。

一味地强调大让小,只会纵容小的更加自私自利,肆无忌惮,结果不但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纵观三叔的大半生,兄弟不睦邻里不和,只会拿着一个傻媳妇当枪使,占尽别人的便宜,自己的日子却过得稀里糊涂。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该让的让,该敬的敬,这样才能让兄弟间的关系更和睦更长久!

最后,我跟爸爸说,尽量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但是为了以后长久地免受其扰,吃些亏也没什么。钱财都是身外之物,没有了可以再赚,因为这些事气病了划不来。

希望这件事能够圆满解决,我也会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孩子们听,这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1236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