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县城里的人既熟悉又陌生,既陌生又熟悉

“ 妯娌俩为抢客源互撕到一丝不挂。 ”

我们这个小县城,也就给狗腚锤子似大的地,就那么几条街,那么几条道。走在街上,许多人你似曾相识,但又不知人家姓氏名谁,似乎在哪里遇见过,但又一时想不起来。这是因为县城太小了,两个人肯定在那个地方、那个场合上遇见过,有过交集。所以说,县城里的人既熟悉又陌生,既陌生又熟悉。

县城里,两个人见了面,扯扯东扯扯西的聊天,总能引发出一系列的亲戚连带关系。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打交道,常规开场白是:“兄弟你家是哪里的?”“我家是伏山(镇)的。你家是哪里的?”“我也是伏山的。你伏山什么村?”“我是伏山朱家庄的。”“噢,我家是商家庄的。我姥娘家是伏山朱家庄。”“哦,那咱们没外人了,都是一家人。”………这是同在县城的两人套关系的基本路数。聊得来了如异姓兄弟般,聊不得来同坐一桌互不理睬。

县城里人打交道的圈子非常多,工作的圈子,生活的圈子,朋友的圈子、健身的圈子,娱乐的圈子……你在不同的圈子里有不同的标签,不同的人设。而这些圈子,在县城里,有交集的几率是非常高的,你在这个圈子里是个“好人”,在另一个圈子你可能就是个“坏蛋”。 所以,这不同的圈子凑齐了就是你个人的所有信息,毁誉参半那是必需的。除非你只在一个圈子里单纯地过自己的,但在县城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县城就是个人情社会。

在县城,有关系好办事的观念是根深蒂固。两人有矛盾了,起了冲突,双方首先想到的是找人,亲戚、朋友的叫一大群,或起事、或说和。然后,在各自找到的“靠山”的“协助”下得以平息。以至于,人们都想不起走正常渠道也可以把事情办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在孩子上学、违法处理、工作安排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会想到托关系,另外百分之零点壹不会想到托到关系的,那是因为人家自己就很牛逼。

县城是个讲人情的社会,但也有不讲人情的地方。有了利益的矛盾与冲突,“亲娘老子”也不行。我亲见过金阳大道上紧邻的两家饭馆,是两堂兄弟分别开的,为了争抢客人,堂兄弟两人大打出手,两家里的娘们儿撕逼到马路中间,姥娘、娘的生殖器骂的天昏地暗,有一个被撕得一丝不挂于阳光之下,使围观的众男女们大饱了眼福。

最近这七、八、十来年儿里,县城里人口与日剧增,迁来了众多村里人。村里人做生意或是在外务工,挣下了“巨款”,在县城里买个房子,是件很“光棍(面)”体面的事,他们终于脱离了庄稼地,做了城里人;更有年轻人提亲、恋爱、找对象,在城里买房是第一要件,不然免开金口;更还有是家长为了孩子在县城里读书方便买下了“学区房”, 主城区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步行不过四十分钟的小县城,村里人竟也赶起了“学区房”的时髦,这是混过大城市的“明白人”从大大城市里学来的舶来品。你学我、我学你,谁都不想比谁差,房价涨得噌噌地。我们小区有好几家爷们儿、娘们儿的白天回老家种地、卖菜,晚上骑三轮电动跑二三十里路来县城里住,那也真是两头不见日头的奔跑在路上,小区物业费少交两毛钱都高兴的直拍腚,在他们看来,县城的楼房才是他们的家。

县城里人员结构越来越复杂,有走过南的,有闯过北的,还有黄河边上尿过尿的,见过世面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只相信权力和金钱,只跟着自己的欲望前行。特别是这几年,权力的欲望倒是下降了不少,金钱是县城里人们衡量一个人高尚与低贱、成功与失败的唯一标准,嫌贫爱富在蚕食着祖辈们骨子里遗传下来的亲情、爱情、友情和恩情。谁有钱,谁就会被称誉为“有本事”,且不论这钱是放高利贷得来的,还是赌博得来的,更还是讹诈来的。哪一天,走在路上,被人无中生有的训斥了,那肯定是人家看你象个“没本事”的。

县城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让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齿却又无能为力。不同圈子里的人可以聚在一个酒桌上把酒言欢,但融合到一块很艰难,各自心里都有一杆秤,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有两人都是半斤八两差不多的才会如同是同父同母的异姓兄弟。当然,这种关系也并不只属于县城。

县城比不上大城市,东方不亮时可以到西方,西方不亮时可以到东方。但在小县城里,就一条路可走,路走死了,你很难绕行,必需一条道走到黑。

PS:"活在18线"展现18线居民的生活与生存。感谢关注本主题和井里看天的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3736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