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父亲的书屋

“ 父亲端坐在书屋里,淡漠了世间的风霜和困惑 ”

父亲,六四年参军,因为军事素质过硬成为首长眼中的好苗子。在他满怀雄心壮志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击碎了他所有的梦想和渴望,他患了重度肝炎,带着未了的心愿和永远的遗憾,父亲带病还乡。

几十年来,无论岁月多么艰难,无论生活多么辛酸,那刻印了他无数光荣和辉煌的绿色军营凝成他心头抹不去的影子,他对军事的痴迷从未淡漠,对军营的情感和怀念就象一团燃烧的火,从未冷却。在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子里,在艰难的养家糊口之余,对有关军事类的报刊书籍,只要他看到的,只要他可以取得的,只要他口袋里的钱能够买到的,他宁愿忍饥挨饿也会把钱省下来去买回这些他视若珍宝的书籍,然后,把它们揣在怀里,搂在枕边,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拿出来读。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一幕幕令人感叹的情景始终刻印脑海,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却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那时的我还小,是那个年代里最盼着过年的年龄。进入腊月之后,父亲都要揣着几块钱去一趟镇上的集市。等他从集市上回来时,手里总会捧着一卷用报纸包着的东西,他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露出几条瘦瘦的干干巴巴的小鱼,我立刻高兴地跳起来。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纵然是这样的小鱼,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父亲把小鱼交给母亲,自己则坐在地上,用双手一遍一遍地抚平着包鱼的那几张报纸。报纸很旧,而且皱得厉害,又被冰冻的小鱼浸湿,上面满带着鱼腥味,有的地方还有破洞和缺损。父亲没有半点嫌弃,他嘴角含着微笑,眼里满是欣喜,小心地把沾在报纸上的鱼鳞和草叶一点一点地拿掉,把破损的地方一点一点地糊好,然后,一边继续轻轻地抚平着报纸,一边认真地读着上面的内容,等到把整张报纸反来复去全部读完,他便把报纸拿到院子的矮墙上,用小石头压住边缘。冬日温润的阳光照在报纸上,父亲则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仿佛他一转身报纸便会不翼而飞一般。等报纸完全晒干后,父亲便把它仔细地折叠起来,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会无数次地把这张报纸拿出来看,一遍又一遍……

有一次,父亲下地干活回来,顾不得擦去满头汗水,坐在院墙边就拿出了那些翻看了无数遍的报纸,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间书屋就好了,放很多的书和报纸,干活累了就坐下来读书看报,和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块看,多好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带着父亲深深的期盼,我参军入伍。虽然每月只有十九元的津贴费,但我却把这十九元钱看得无比珍贵,为了父亲的心愿,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作用。训练间隙,我走街串巷,连最偏僻的角落都不放过,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为父亲挑选购买他所喜欢的军事类的报刊和书籍。有时,我也会到离军营不远的一个村庄集市,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报刊散卖点。我会在那里选到很多既便宜又中意的书籍。出差到外地,我也会刻意留心购买军事书籍。战友们探家时满带着烟酒糖茶和部队驻地的土特产,唯有我的箱子里码放着整齐的军事书籍,《世界军事》、《环球军事》、《军事文摘》等等,每一本都散发着油墨特有的清新气息。我知道,这些书籍对于父亲来说,胜过世上所有的山珍海味和一切新奇。

女儿出生后,父亲和母亲从老家来到部队帮我照顾孩子。业余时间,我和父亲一起整理书籍,一起剪贴各类报刊,然后装订成册。一本一本,一册一册,一摞一摞,积累的军事书刊越来越厚,越来越多。父亲用粗糙如树皮般的大手抚摸着每一本书籍,眼底眉间透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兴奋和喜悦。到2012年时,父亲积累珍藏的军事报刊读物足足有上万册了。终于,在女儿升入初中后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想回老家去。他说,从部队回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下这个心愿,也一直在积蓄力量,我要自费开办一所国防教育书屋,把我积存了半辈子的宝贝都拿出来,免费为群众开放,激励青少年踊跃参军报国,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也是我这个老兵老党员为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父亲的话令我深深震撼,我知道,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他的心一直留在曾战斗过的绿色军营,那里有他的青春和梦想,有他的汗水和足迹,有他的一切……

就这样,父亲回到了阔别十年的老家,拿出多年的积蓄,利用亲戚空闲的房屋,和我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起,自已动手维修房屋、粉刷墙皮、策划设计,码放报刊书籍,制作展台展板,图片标语。2013年夏天,父亲在家乡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免费开放的国防教育书屋。

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到书屋学习,青少年学生,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还有外地市的领导干部组团前来参观。站在书屋里,面对着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书籍,74岁的父亲犹如当年那个年轻的战士,他精神抖擞,激情满怀,一遍一遍地为大家认真讲解,前来学习的人们听得流连忘返,如醉如痴。他还多次应邀到各中小学校做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讲座,到市里参加“中国梦.党在心中”百姓宣讲。父亲还设计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育展板,到学校、社区、广场等进行展览。趁着集市时群众最多,他雇了货车拉来展板,摆成长长的一排,向群众宣传。天上下起零星小雨,但仍有群众在聚精会神地听父亲讲解,观看教育展板……

“校外辅导员”、“五老志愿者”、“全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全市十佳百姓宣讲员”、“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一本本红得耀眼的荣誉证书摆满了半面墙壁,家乡的电视台几次播放他的事迹。报社的记者来到父亲的书屋,一位年轻的记者问他:“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是什么动力让您这样无私付出?”父亲满含深情地说:“从部队带病回家后,我的病情非常严重,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我才有了第二次生命,因病中途退役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我要用自费建设国防教育书屋,为党和人民做有益事业的形式,报答党的恩情,实现我这个老兵老党员的初心!……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我会将书屋全部无偿献给党,作为一名老兵老党员向党组织递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年轻的记者听了父亲的话,眼中含着泪水,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久久不放……

由于工作繁忙,我不能时常回到老家。当我遥望家乡的方向,眼前就会浮现一幅画面:七十多岁的父亲端坐在他的书屋里,淡漠了世间的风霜和困惑,忘记了太多的磨难与坎坷,放下了所有的纷扰和心结,他穿着老军装,戴着老花镜,捧着军事书,一页一页,一字一字,凝神而专注地读着,读着……

父亲,六四年参军,因为军事素质过硬成为首长眼中的好苗子。在他满怀雄心壮志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击碎了他所有的梦想和渴望,他患了重度肝炎,带着未了的心愿和永远的遗憾,父亲带病还乡。

几十年来,无论岁月多么艰难,无论生活多么辛酸,那刻印了他无数光荣和辉煌的绿色军营凝成他心头抹不去的影子,他对军事的痴迷从未淡漠,对军营的情感和怀念就象一团燃烧的火,从未冷却。在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子里,在艰难的养家糊口之余,对有关军事类的报刊书籍,只要他看到的,只要他可以取得的,只要他口袋里的钱能够买到的,他宁愿忍饥挨饿也会把钱省下来去买回这些他视若珍宝的书籍,然后,把它们揣在怀里,搂在枕边,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拿出来读。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一幕幕令人感叹的情景始终刻印脑海,尽管过去了几十年,却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那时的我还小,是那个年代里最盼着过年的年龄。进入腊月之后,父亲都要揣着几块钱去一趟镇上的集市。等他从集市上回来时,手里总会捧着一卷用报纸包着的东西,他蹲在院子里,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露出几条瘦瘦的干干巴巴的小鱼,我立刻高兴地跳起来。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纵然是这样的小鱼,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见到。父亲把小鱼交给母亲,自己则坐在地上,用双手一遍一遍地抚平着包鱼的那几张报纸。报纸很旧,而且皱得厉害,又被冰冻的小鱼浸湿,上面满带着鱼腥味,有的地方还有破洞和缺损。父亲没有半点嫌弃,他嘴角含着微笑,眼里满是欣喜,小心地把沾在报纸上的鱼鳞和草叶一点一点地拿掉,把破损的地方一点一点地糊好,然后,一边继续轻轻地抚平着报纸,一边认真地读着上面的内容,等到把整张报纸反来复去全部读完,他便把报纸拿到院子的矮墙上,用小石头压住边缘。冬日温润的阳光照在报纸上,父亲则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仿佛他一转身报纸便会不翼而飞一般。等报纸完全晒干后,父亲便把它仔细地折叠起来,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会无数次地把这张报纸拿出来看,一遍又一遍……

有一次,父亲下地干活回来,顾不得擦去满头汗水,坐在院墙边就拿出了那些翻看了无数遍的报纸,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一间书屋就好了,放很多的书和报纸,干活累了就坐下来读书看报,和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块看,多好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九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带着父亲深深的期盼,我参军入伍。虽然每月只有十九元的津贴费,但我却把这十九元钱看得无比珍贵,为了父亲的心愿,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作用。训练间隙,我走街串巷,连最偏僻的角落都不放过,到大大小小的书店,为父亲挑选购买他所喜欢的军事类的报刊和书籍。有时,我也会到离军营不远的一个村庄集市,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报刊散卖点。我会在那里选到很多既便宜又中意的书籍。出差到外地,我也会刻意留心购买军事书籍。战友们探家时满带着烟酒糖茶和部队驻地的土特产,唯有我的箱子里码放着整齐的军事书籍,《世界军事》、《环球军事》、《军事文摘》等等,每一本都散发着油墨特有的清新气息。我知道,这些书籍对于父亲来说,胜过世上所有的山珍海味和一切新奇。

女儿出生后,父亲和母亲从老家来到部队帮我照顾孩子。业余时间,我和父亲一起整理书籍,一起剪贴各类报刊,然后装订成册。一本一本,一册一册,一摞一摞,积累的军事书刊越来越厚,越来越多。父亲用粗糙如树皮般的大手抚摸着每一本书籍,眼底眉间透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兴奋和喜悦。到2012年时,父亲积累珍藏的军事报刊读物足足有上万册了。终于,在女儿升入初中后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想回老家去。他说,从部队回家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有放下这个心愿,也一直在积蓄力量,我要自费开办一所国防教育书屋,把我积存了半辈子的宝贝都拿出来,免费为群众开放,激励青少年踊跃参军报国,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也是我这个老兵老党员为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父亲的话令我深深震撼,我知道,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他的心一直留在曾战斗过的绿色军营,那里有他的青春和梦想,有他的汗水和足迹,有他的一切……

就这样,父亲回到了阔别十年的老家,拿出多年的积蓄,利用亲戚空闲的房屋,和我体弱多病的母亲一起,自已动手维修房屋、粉刷墙皮、策划设计,码放报刊书籍,制作展台展板,图片标语。2013年夏天,父亲在家乡建成了全市第一家免费开放的国防教育书屋。

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到书屋学习,青少年学生,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还有外地市的领导干部组团前来参观。站在书屋里,面对着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书籍,74岁的父亲犹如当年那个年轻的战士,他精神抖擞,激情满怀,一遍一遍地为大家认真讲解,前来学习的人们听得流连忘返,如醉如痴。他还多次应邀到各中小学校做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讲座,到市里参加“中国梦.党在心中”百姓宣讲。父亲还设计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育展板,到学校、社区、广场等进行展览。趁着集市时群众最多,他雇了货车拉来展板,摆成长长的一排,向群众宣传。天上下起零星小雨,但仍有群众在聚精会神地听父亲讲解,观看教育展板……

“校外辅导员”、“五老志愿者”、“全市十佳百姓学习之星”、“全市十佳百姓宣讲员”、“全国百姓学习之星”……一本本红得耀眼的荣誉证书摆满了半面墙壁,家乡的电视台几次播放他的事迹。报社的记者来到父亲的书屋,一位年轻的记者问他:“老人家,您这么大年纪了,是什么动力让您这样无私付出?”父亲满含深情地说:“从部队带病回家后,我的病情非常严重,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我才有了第二次生命,因病中途退役是我心中最大的遗憾,我要用自费建设国防教育书屋,为党和人民做有益事业的形式,报答党的恩情,实现我这个老兵老党员的初心!……如果有一天我倒下了,我会将书屋全部无偿献给党,作为一名老兵老党员向党组织递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年轻的记者听了父亲的话,眼中含着泪水,紧紧地握着他的双手,久久不放……

由于工作繁忙,我不能时常回到老家。当我遥望家乡的方向,眼前就会浮现一幅画面:七十多岁的父亲端坐在他的书屋里,淡漠了世间的风霜和困惑,忘记了太多的磨难与坎坷,放下了所有的纷扰和心结,他穿着老军装,戴着老花镜,捧着军事书,一页一页,一字一字,凝神而专注地读着,读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4376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