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贫富

子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见识也很丰富。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货殖列传》一篇中,特别提到了子贡是非常了不起的,并且强调孔子的学说思想能够传下来,他出了很大的力。

或许子贡觉得自己经历的多,又跟了孔子学了这么长的时间,然后就向孔子提出了自己对“贫富”的见解,看看孔子是怎样评价他的。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贫,財分少也。謂財分而少也。合則見多。分則見少。富、備也、厚也。則貧者、不備、不厚之謂。

谄,同讇,省。諛也。

富,備也。一曰厚也。

骄,馬高六尺爲驕。

切,刌也。

磋,把骨、角制成器物

琢,治玉也。

磨,石磑也。

往,之也。

来,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子贡问:“一个人如果贫穷而不谄媚,富贵也不骄傲,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说:“也可以吧。不过,不如贫穷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啊!”

子贡又问:“那《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回答说:“赐呀!不错!这样就可以跟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些话,你就能悟出其他的道理来。”

“赐”是子贡的字,子贡的名字叫“端木赐”,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

“贫富”拿到今天来说,或许可以用“笑贫不笑娼”这句话来嘲讽一下。

孔子为什么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虽然说“贫而无谄”是挺不错的,也确实难做到,但你心里还是有装着这个“穷”字的,或许觉得自己虽然是穷,但是我也不会去谄媚他人。虽然在行为上没有卑,但心里却已经有卑了。这当然就不如“安贫乐道”。因为“安贫乐道”是说心里根本就没有自己穷不穷这回事。这不是“贫而无谄者”能比得了的。

同样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富贵却不骄傲,其实心里已经先骄傲了,只是在行动上提醒自己不骄傲罢了,那还是不如“富而好礼”的人,这就不是“富而无骄者”能比得了的。

“切磋琢磨”是制作玉石的方法,先把石头给切开,或叫剖开;找到里面的玉,用锉子把玉上面的石头部分锉掉,叫磋;然后把玉雕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叫琢;最后把雕琢好的玉打磨抛光,叫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比喻的是不管我们修正己身,还是为人处事,亦或者做学问,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要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体会,精益求精,密益求密,通俗点说就是“还可以更好”。

如《易经》中的一句话:“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始得其下。”

从孔子与子贡师徒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对于自己当前的修为或许觉得已经做到位了,觉得是可以了,但孔子却提出了更高的层次,是在指点子贡不要得意,不要苟求清高。

亦如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你要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都是那个样子。”

而“告诸往而知来者”虽然解释为“告诉你一些话,你就能悟出其他的道理来”,通俗来说就是“举一反三”。但从字面上来看,也有“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你,你能想到后续将来的情形是怎样的”这个意思。

我们读历史是为了什么?不是说,读了历史,只是记得历史里的知识就行了,这样就变成了书呆子。而是要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知道了历史中过去的事情,我们现在或将来在为人处事的时候要用得上。

这是什么?这就是孔子对子贡讲的《诗》的精神。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本人现阶段理解,日后或将推翻此番言论。

求大编们指点指点,本人完全接受任何批评和指导!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50160.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