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自信

自信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元素。然而,历过人生第一个三十载的我却发现自信其实相当脆弱。甚至会让自己往昔的无比自信,瞬间崩塌,有句流行语表达的很恰当——三观尽毁。

精神错乱已有段时日,反复在梳理意识中的错误点;很多,但自我感觉也不是在一朝一夕,一梦一醒间能够重新起航的。唯有一点一滴,亦步亦趋慢慢校正。就好比计划在家中的重新布局整理,行动前设想的总是很完美,到真正做起来的时候,状况往往会超出自己的预计;

正所谓完美的计划搭配糟糕的执行力,得到一个马马虎虎的结果,如果真要做到与计划相符之要求,付出的精力却是无比巨大,远没有规划时那么轻松惬意。我们都不缺乏制定完美计划的心,而缺乏执行计划的能力。

人过而立之年,思考的东西自然会与激情似火的年青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原因也无非是走过的路多了,经历多了,看的多了。

大学刚毕业那时,一切都很是顺利,找到一份专业对口,与年少时期盼完全相符的工作,一路遇到很多良师益友,自然也大大提升了内在的自信程度。有时还真会有"人定胜天"的念头冒出来,现在想来很是好笑。

工作久了越是发现,如果想混混日子,那工作自然是轻松愉快的,当真想按自己意愿实行一个计划时,远远没有大学读书时,最后一个月突击复习那么容易。这也是我对“希望”二字的用法提出质疑的开始。求学时代,希望能考上一个重点高中,希望能考上大学本一,希望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专业的工作,都一一实现了,于是渐渐的自己把“希望”与“期望”搞混了。

工作中,希望供应商能够按时交货,希望项目设计能在硬件发包前校正所有错误,希望设备能够如期交付, 都一一被无情的打破,而且底线是一破再破,自信出亡。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你总能找到一两句励志名言来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大器晚成,被我用来对自己进行鼓励,用十年时间来磨练自己,到三十而立之年——三十而立中的立,应解释为立志,而非当今被功利世人所说的立业,最显的一个例子就是秦始皇三十而立一统天下之志,三十九称帝,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展开的话就跑题了——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满怀美好愿望踏过而立之年,一切按自己计划进行的时候,现实似乎并不顺利。与其说成是不顺利,还不如说是没有任何改观。可以确定的有两点,

其一,自我的能力是螺旋式的不断提升,与数年前的自己已今非昔比,然,事情总不能如水到渠成般畅通无阻;

其二,导致事情失败的原因往往不是出在自我本身,而都是外在因素使然。这又一次把我推进了无尽的痛苦深渊,自己是否能在三十至四十的黄金时期成事?这个问题又获得了大脑的思考最高优先权。因为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这段人生已经不允许再试错了,而是要按计划全速推进的。

曾与一位朋友闲聊时提起过,当他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他会翻《中庸》,总能在《中庸》中找到解决方法。而由于我是走技术流的,所以在大学时代就一直守《道德经》,所以当时就对这位朋友的说法回应,你是从商儒家对你有用,而我是走技术路线的,不能碰儒家,只能守道家。

为何要守道家,这当然是有出处的。从小订立的人生目标就是做技术人,所以高中选科的时候,也是没有丝毫思想斗争的选择理科的。而中学时学习孔子的《两小儿辩日》,就明白儒家思想对理工科的学生是不会有丝毫帮助,理工科学成是用来解决问题,两可的结论是不能作为定论的,只能是造成一团和气之假象。

当时课本是很少接触道家著作的,对道家也没有什么明晰的认识,无非停留在封神榜,西游记中的神仙范畴,只是觉得儒家在理工科无用。直到读大学时,学习大学物理时接触到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与老子有关的文章后,才开始读《道德经》。

随着学习的深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应半导体中的,电子,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当今所有的芯片,只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模拟是由三极管,数字的是由场效应管搭建而成,无论是高端的中央处理器,还是低端的解码芯片,无一例外——相对应;”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对应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等例子举不胜数。

所以,大学时代开始,自己就经常读老子。

选择“大器晚成”作为自己励志名言当然也是因为此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版的《道德经》被修改过,这是一定的,原因大致也有两个,

其一:中国历史特殊原因,皇帝名讳需要避讳,例如原先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改为“道可道,非常道”,其中的恒字改成了常字,与汉文帝刘恒的恒避讳了,意思是不会偏差的;

其二:就是传抄过程中的疏漏。大器晚成四个字在《道德经》中,是大器免成,目前所有的主流注解是“免”通“晚”。在读不下数百遍的过程中,也是这样认为的。

《道德经》在我成长中几乎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偏离,老子本身是研究天地人的,关于人的部分基本是持无为的调调,虽不会产生太多正能量,但不至于教人走太偏差的道路。当下的我却有种离正道,越走越远的感觉。对于我来说似乎也只有一种选择,再次研读老子。

由于前文所述《道德经》被修改的原因,现今看老子就只看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本和乙本,理由自然是其中的“恒”没有避讳,出处有可能是在汉文帝之前,这几乎是最接近成书的版本了。

大器晚成的出处是在德经——讲人的部分——中,原文是“大方无禺 大器免成 大音希声 天象无刑 道褒无名”,这二十个字是一个排比句,前一句大方无禺意思是大的方没有弯曲,后一句大音希声的是大的音没有声,中间大器免成的意思推测应该是大的器没有成?但单纯从词性分析来说,其中的成应该是对应于器的一个名词,免肯定是个否定词;然而,按现今正统解释是成变成了动词。

只有查《康熙字典》,恍然大悟,[周礼.冬官考工配]方十里为成。大器免成的合理解释可以推断为大的器没有边的意思。与正统教育中的"大器晚成"没有丝毫关系。从逻辑上说,“大器晚成”的出处是老子的《道德经》,而《道德经》中却没有“大器晚成”的东西,那么结论必然是有人蓄意篡改,植入了想要看《道德经》的人误解的含义。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原想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除了上文所说的两种原因导致原文失真,别无其他理由改动原作,特别是《道德经》这种级别的。

猛猛吸烟,无比愤怒;淡淡吐烟,释然静思;吐纳之间,无非是被人摆了一道。数年奋斗终是自己获得的,大器晚成与否暂切不论,是大器即无边,最终终究需要确认之一点自己是否为大器。唯有至此,方知,自信是如此的脆弱,即使你依靠的经典古籍建立起来的人生观,都可以被别有用心之人,在你的根基处破之。最终,当日暮残年时仍不知毁你人生之人非你自己,非你之良师,更非你之父母,而仍悔恨自己之不勤,怨天地之不公,才是最可悲的。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你能找到一句激励自己话语,必然有一句相对应劝解你的话。举个轻松一点,通俗一点的例子,“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与“早起的虫儿被鸟吃”。人生根本终究需要确认的一点是自己是鸟儿还是虫儿,与早起这个习惯是没有丝毫关系的。

自信这个事物确实很微妙,用好了,如虎添翼,人生顺水行舟;用崴了,刚愎自用,走向黑暗的深渊。日前,接触到一句台词:“吾问汝,汝是人否”,心中一惊,这不骂人吗?下一句台词:“否,吾乃天,吾乃壶中之天”。

明了,这就是一份自信,当被人问你是人吗?而不产生一丝一毫自卑的念头,回复出是天,即使你是某一很小领域的一片天,那这才是一份真正的自信。

评分:8.4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2276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