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伤感文章

我在乡愁里等你

还记得吗?冬寒暖初,村里小伙伴们哈着气,搓着手,穿着半裸着脚趾头的鞋,挎着挖野菜的小篮子,踩着被夜雨酥脆了的田野泥土,迎着刺脸的小小春风,小伙伴们一起,在田间、地头、原野,像鸭子在刚收割完稻谷田里,争先恐后寻览着食物一样,一田一田的寻着永远挖不尽的野菜,一地一地的寻找着能吃的、嫩黄的菜花花。野菜篮里,泛黄的绿色,像我们被初春的风吹开的脸的颜色。篮里装满伙伴们的笑声,田间脚印下飘起伙伴们的歌声。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挖野菜的笑声中度过。

那时的乡愁,在挖野菜的小篮里。

还记得吗?背着土布做的书包,穿着土布做成的衣裳,在乡村的小路互相追逐着、打闹着向学校奔去。朗朗的读书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歌声,饱含着母亲的夸奖;书声,是父辈们的希望。

那时的乡愁,在学校的课堂上。

还记得吗?上大学时,因与女友分手,心情郁闷。回家后向奶奶叙说,奶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呀,有一个女子跳海轻生,一丝不挂躺在海滩上,人们从她身边走过时,惊诧地走了。过来一路人,将自己的衣服脱下将其盖上,走了。又一路人从旁边走过,看不下去,挖个坑,小心翼翼将尸体埋了。你女朋友与你分手,说明你是第一个路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与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她最终要报答的,是那个将她埋了的人。无债不来,无缘不聚。孙子,来到我们身边的人,有讨债的,有还债的,有报恩的,有抱怨的。收拾好心情,你不是将她埋了的那个人。”

那时的乡愁,在奶奶的故事里。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冬天之末,春天之始,细雨如织,细数回忆的时间,对往昔的梳理,如同这细雨变得很长很长、无休无止。眼前的黑瓦白墙,似乎也生动起来。细雨中,墙边的那一点绿意,隐在墙角,似乎是在等待,只是不知,你会不会走这道门?那窄长的青石巷里,你腰板细长,花质伞柄,四周洒下雨滴,滴打在石巷上的印痕。草长莺飞的季节,如果春天不喜欢,如果这细雨不喜欢,那一些姹紫嫣红会有多沮丧?那一瞬间的美丽,你寻得到吗?我眺望石巷,你的身影会不会突然出现?

那时的乡愁,在故乡薄薄的雾里。

在三毛的翻书声中,读懂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在庄奴的歌声里,“小城故事”、“又见炊烟”,仿佛又回到了儿童时的嬉闹。席慕蓉诗里“长河大漠落日”、“英雄豪杰的惆怅”,仿佛带到那偏僻小山村,夕阳落下的一隅。在余光中笔下,“窄窄的船票”、“浅浅的海湾”,仿佛回带到身着绿色制服、骑着邮电牌自行车在乡间小路奔跑的乡邮年代。看懂了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水,熟悉故乡的气味、人情、乡邻故里的笑声,那露着“四环素光泽”的牙齿,让人格外暖和、格外亲近;那长长的旱烟袋,冒出的一缕缕烟气格外香甜,沁人心脾;那搂着娃娃、裸露乳房喂奶,在田间、在地头,格外顺畅、惬意。

那时的乡愁,在我平凡而又琐碎的生活里。

“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习总书记来到了洱海边有千年历史的云南大理古村落时,看到村民李德昌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一家七口四世同堂时这样说。

“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这里。”春节前夕,习主席来到了他当年插队梁家河村,看到乡亲们时,深情地这样说。

“怪不得大家都来这里,在这里找到了乡愁。”习主席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看到美丽乡村建设,山花繁茂,土墙和木栏相伴的乡村小径时,有感而发。

那时的乡愁,在习主席的案头。

近日,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红头文件中又读到了乡愁。精神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韵律与语调的和谐是从未有过的。这么诗意、文艺范的文件语言,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春来发几枝”一样给我们带来一缕清新之感,倍感亲切和温馨。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望得见山”,那山是翠绿的、葱茏的。有兰花草的清香、有茉莉花的雅味;有漫山的映山红,在春天里张望;有一谷红枫叶,在秋天里振臂高呼;有巍巍的青松,在雪地里从不低下高傲的头颅;有曲径通幽,有鸟语花香,有硕果累累,有大雪压松。“看得见水”,那水是灵动的、碧绿的。里面有青山白云的倒影,有鱼翔浅底的自由。那水,是小溪流过决口的欢快,是浩瀚黄河水戏游河床的酣畅,是直下三千尺的尽意潇洒,是孩子张开嘴、迎接山崖下点滴的清泉。而上一代人的乡愁,是昔日那棵棵苍劲的古树,一口口清澈的水塘,一声声动听的鸟鸣,一缕缕轻盈的炊烟……

没有绿水青山,再现代化的城镇,也会呆板无趣。

没有蓝天白云,再幸福的生命也会枯萎。

那时的乡愁,在“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叮嘱中。

乡愁,就是亲近自然,是对曾经的村落面貌的一种回忆,是对有特质的城镇风貌,拯救、恢复和衍生记忆场所的留恋。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依托现有山水脉络,重现村落原貌,融入大自然,体现地域特点和传统文化,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绝不是大规模拆房、占田、砍树、填湖。绝不是在广阔的沃土上竖起毫无生机的钢筋混凝土建造物,“千村一面”,“千城一面”,缺乏个性,毫无创意,尽显呆板,原有的自然风貌破坏一尽,让归来的游子,难以找到往日的乡容乡貌。

大量的工业化的终极产品,变成了新的污染源。城市小区变成受灾区。这次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件告诉我们:“城市病”也摆在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所谓“城市病”:就是有钱人从城市迁出来到郊区,而穷人继续留在城市里,造成就业增加,环境破坏,污染严重。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件中被救出的、躺在光明新区医院抢救室的王永权回忆起山体滑坡时一幕:“我带着孩子往前跑,回头一看:父亲、母亲、姐夫他们就都不见了。”这泣血的诉说,让人震撼,悔青肠子。不禁让人感叹:人之脆弱,人之渺小,在大自然面前,何等无助、无能无力啊!当你还在抱怨生活还不够好,生活还不尽人意时,这种对生命的感悟,又能让多少浑浑噩噩的灵魂重新洗礼、升华?建设城市和城市发展理念,一定要把“天人合一”理念融入其中,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制定完善的规划、制度,防止大拆大建,体现城市特色,体现乡村特点,“记住乡愁”的顶层设计才真正变成现实。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延续下去。

窗外,漫天的雪花,像是应了冬之约,穿过门楣款款而来。喜欢在雪地里穿上红色“冲锋衣”,静静漫步在湖畔。那雪花像儿时的雪蝶,袅袅绕绕,与我眼眸中的笑意,浑情对望。仰起脸,便有一片、两片、无数片雪花落在头发上、睫毛上、唇上,仿佛你的吻,可以嗅到茉莉花的清香和梅花的暗香,羞涩、冰凉而不失温润。钱,不能养人一辈子;美,不能炫耀一辈子。再风光的人,背后也有寒冷苦楚,再幸福的人,内心也有无奈、难受。

我一知己朋友,在QQ群里这样说:“年,越来越近了,心却依旧像平静的湖面,无波无澜,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不再是一种憧憬,而成为一种形式,一种负担,一种劳累。《难忘今宵》唱了一年又一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种激情,不变的是日出日落,一年四季,变的是苍老的容颜,岁月,更像是无情的刻刀,一刀一刀,刻下或深或浅的印痕……”

有人说,雪是故乡的孩子。那“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故乡的浪漫,“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是故乡天籁之音,故乡雪人们的憨笑,故乡雪地里的雪仗,故乡山村雪夜的沉静、宁寂,那是没有尘埃的世界里,生命自由呼吸,灵魂自由飞翔的平淡和安恬……

哦,我在乡愁里等你。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gwz/show/20411.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