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记

唐德友在诗词的

在诗词的海洋中徜徉

唐德友

金沙诗词楹联学会已经成立三十周年,在这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历程中,尽管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诗词楹联学会的宗旨一直未变,传承优秀传统中华文化,讴歌祖国好、家乡美和歌颂社会主义新风尚是他不变的主题。

因工作原因,我至进入乡镇党政班子后,就和金沙诗词楹联学会的会长和会员有了联系,和诗词楹联学会结下不解之缘,中华传统诗词把我带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我很喜欢古诗词,因为它语言精炼,文字优美,意境深刻。为此,我特意买了好几本唐诗宋词,平时有空就拿买的这些唐诗宋词来欣赏、学习、研究,有时候还摘抄一些好的句子,为写散文或其它体裁的文章作储备。

古诗词的美不光是它的语言、文字、意境,它还讲究平仄、押韵、字数,就拿词牌名来说,任何一种词牌名它要求的字数不同,平仄不同,特定格式的字要求押韵不同。当然,一首好的词,不但有这些要素,还要求意境好,文字优美。所以说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古诗词又称中华诗词。

我以前喜欢古诗词,只是喜欢它对仗工整,文字优美,意晗丰富,对于创作,不敢有非份之想,因为不懂得古诗词的创作要求,不敢涉足创作。

2007年,我所在的乡镇党政班子调整分工,我分管文化宣传后,有幸结识了赵正乾、刘志开等一批喜欢创作诗词并有一定建树的老前辈,是他们把我带入了诗词的海洋,他们鼓励我创作。我当初只会作打油诗,他们就说打没诗就是创作的源泉,会写打油诗就是良好的开端,在这些老前辈的鼓励、开导和精心指导下,我写了几首中华诗词,分别被《毕节日报》、《今日金沙》、《鼓楼文艺》和《玉屏诗刊》等报纸刊物采用,为此,增添了我创作诗词的信心和兴趣。也使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金沙为培养本土诗人,专门成立了一个诗词楹联学会,还创办了一个刊物——《金沙诗联》。为提高爱好者的创作水平,经常开展讲座、吟诵、采风等活动。我就有幸参加了金沙诗词楹联会组织的后山、清池、冷水河等地的采风活动,鼓韵广场、金沙一中、二中等地的以端午、中秋传统节日和“祖国好、家乡美”等爱国主义题材内容的吟诵活动。

在诗词楹联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我还结识了很多诗词写得好的老师,他们在我学习诗词创作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从入门初学到文字精炼的提高,到意境深刻的升华,精心给我指导,把一个只喜欢写新体诗、散文诗和散文的人引入了中华诗词的海洋。我也与金沙诗词楹联学会及学会的老前辈和其他会员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9年,金沙诗词楹联学会的老领导提议推荐我担任学会副会长,得到会员们的一直赞同,担任学会副会长后,学会要求我和其他学会的领导分担一些工作,为金沙的传统中华诗词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说句实话,我很惭愧,我虽然当了这个副会长,但是我们乡镇又调整了分工,工作太多太杂,无暇顾及学会工作,经常参加不了学会组织的活动,更别说为学会分担了,其实都不应该继续留在学会了。

在金沙诗词楹联学会这个大家庭,我认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诗词创作爱好者,有老师、学生、干部、个体工商从业者、改非领导、退休干部等等,虽然从事的职业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人热情洋溢,对生活充满激情,都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释放的都是正能量,认识学会的这些人,我真的感到很荣幸。

学会在赵正乾会长和其他副会长的领导下,生机勃勃,会员在发展壮大,创办的《金沙诗联》这个刊物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在全市乃至在全省都有了名气。2010年,全省在花溪召开花溪之夏系列活动——全省诗词研讨会议,金沙诗词楹联学会受邀参加,赵正乾会长安排我和他一起到花溪参加这个会议。在花溪,我们与来自全省诗词学会的代表交流、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找出了我们县与办得好的地方的差距。大凡一个地方,诗词创作搞得好的,当地一定重视文化、重视传统诗词的,他的表现是来自于多个方面的,首先是党委、政府的重视,比如,像花溪的青岩,花溪区委、区政府很重视,倾全力打造青岩,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典型,在全贵阳市仍至全省都很有名的诗词之乡;其次,要有一群诗词爱好者,如青岩、绥阳和大方六龙,他们都有很多诗词爱好者;再次,要有一群热衷诗词推广的热心人,刚刚提到的青岩、绥阳、六龙这些县、乡(镇),他们的会长,会员均热衷于推广中华传统诗词,有很多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来宣传推广、传播、培训、中华传统诗词,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金沙也有这样一些老前辈,为中华诗词的发扬和推广呕心沥血,他们为金沙的年青的诗词爱好者作出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在青岩研讨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青岩镇的龙井村,到寨子里,最大的看点是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都有围墙,围墙上题满了诗词,青岩的当地人称为“诗墙”,追溯到若干年以前,每家每户也有围墙,但那时的围墙是牛屎来糊的,今天却成了很有品味的“诗墙”,而且把青岩打造成为中华诗词之乡,让人感叹。

以后我们又在古城里面看到了很多“诗墙”,之所以青岩能够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应该也与此有关。青岩出了很多诗人,诗人的身份形形色色,有干部、有教师、有学生、有商人、有村干部、有农民。而且有好几个村的支书、村委会主任或副主任都是该村诗词学会的会长,龙井村的村委会主任就是该村诗词学会的会长。后来,我们又参观了青岩古镇和菊林书院,特别值得肯定的是菊林书院,菊林书院也是青岩镇诗词楹联学会所在地,在所有参观的景点中,它应该算是现代点的,可它的文化氛围却很浓厚,书院里面展出了各位会员创作的诗词楹联作品和各自所出的诗词楹联的书,院子的围墙上到处是贵州省的书画名家题的“诗墙”。青岩镇诗词楹联学会的会长,67岁的饶东昌先生给我们讲解了菊林书院的工作情况和会员创作情况,他讲会员出书的钱大都是会员自己出,不是每个会员都很富有,但大家对诗词的热爱还是痴心不改,出了很多有分量的作品。我们都佩服他们的执着,也被青岩的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应该受之不愧。

所以说要打造诗词之乡,必须党委、政府重视和有一支热衷的创作队伍,我们县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基础了,只是在中小学普及、群众的宣传发动和诗词之乡的包装上要进一步加强。

经过这些年的交流学习,参观培训,老师指导,我了解了不少有关诗词创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兴趣,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前辈和其他会员,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和诗词楹联学会结下不解之缘,以后我会一如既往和诗词楹联的各位会长、理事和会员为金沙的中华诗词的发展尽一份力,让中华诗词在金沙得到继承和发扬。

将来我也会用诗词讴歌社会主义,用诗词陶怡情操,用诗词武装头脑,在中华诗词中徜徉、流连......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118111.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