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记

为这些事流泪的男人

每当提起笔想写点关于爱的话题时,心总是在颤抖的。爱的感觉很柔,很美,很醉……就像三月的春风轻轻拂过面颊,很舒坦,很柔和。几乎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词来形容爱所赋予人性的感触。

大多数女人或许都比较感性,容易因叶思秋,因雨怀人,所以有人说女人都是水做的!而生活中往往也有水做的男人,一样的感性、一样的心存厚爱、一样的优国优民……

生活原本是件很机械的事,为了糊口,为了追寻梦想,为了寻求刺激……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证明着活着的意义。在历经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后才慢慢发觉:其实这是个很美好的过程,有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故事,还有不同的主角,都在演绎着你我他的人生戏剧。

我是个像女人一样感性的男人,经常会因为一段文字而感动落泪,会因为一幕电影情节而滚滚泪流……当一个人处于爱和被爱的时候是最容易动情的,这爱的成分很笼统,很广泛,不管是处与在哪一种,总有那些事是令人一辈子都耿耿于怀的。很深刻,很迷离又很刻骨!

祖奶奶在我6岁时的一个黄昏离开了我们。那天,我很伤心,很可怜,我哭了!觉得从此失去了一个老人对我的疼爱。因为亲情,我也第一次看见了爷爷流泪,并且懂得了生离死别是件不可避免的事。

上小学3年级时已经学会了写日记,用最初且最简单的文字记着最早的回忆。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想起了远在杭州打工的母亲,她对我的教育很严厉,时常因为我的调皮而让她伤心不已。那年她去了杭州,在和我母亲分开5个多月时的那天夜晚,我好想她!在写作业的纸上写下了我对母亲的想念。纸张有点糊皱。是被泪水打的,第一次感觉到离开母亲的生活是那样的可怜,和开始母亲去杭州时以为再也不受她“严打”的那份喜悦形成了巨大的对比和反差!

或许这些事在那个时代是身为农村孩子必经的历程,现在说来难免有些跑题了,但那些记忆是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

23岁时,我遇上了她。为她我可放弃一切,为她我能死去活来,一个真正让我爱得那样死心踏地的女人让我懂得了什么叫作风雨无阻,如胶似漆;什么又叫作撕心裂肺,寸断肝肠…我们深深地爱过两年,两年的故事记在了一本厚厚的记事本上,有羞涩的回忆,有柔情的话语,有激情的缠绵,也有望眼欲穿,相思无奈的痛苦。她高兴时我是快乐的,她悲伤时我是揪心的,她嬉笑时我是诡秘的,她感伤时我是动情的。

我们就这样在爱的道路上过着幸福的两年,两年是那样的短暂,却要用一辈子来忘记!和她分别的那一天,她把我送到站门口,我们谁都不愿开口说最撕心的那一句话,只是静静地坐在车上,任思绪胡乱地安排着麻木的身躯做着麻木的表情!当抬起腿想迈出车门的那一刻,她拽住了我的胳膊,趴在我的怀里哭了,眼泪如决提洪水般打湿了我的上衣,我哽咽着,强忍着,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让一颗滚滚热泪夺眶而出,掉在她的发梢上,滑过她的脸,淹没在她的泪中。

她要我把她忘了,其实很希望能忘记的是她,因为那是根本无法做到的事。就这样注定了她在我生命中获得了永生的思念,只是如今的我轻轻把她收进了我的内心一角,在偶尔无眠的夜里翻开那一页页记事本中的故事……

CCTV有一档节目叫《感动中国》。不记得是那一期了,有一个故事让我心情扎实沉重了好几天;说得是一个女人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丧生后作为妻子的她不顾一切帮丈夫偿还无头债务的故事。并且是笔巨额债款,高达200多万,这个故事的意外或许有些人觉得不以为常,但她确实推翻了一个“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缪论!更阐述了人世间的一份博大真爱,给自认为不知道真爱是什么东西的人上了典型的一课!给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诚信是什么东西的人也做了个很好的教育性的例子……而让我真正为之感动的是这个女人在讲述她儿子给她支持的那些事迹让我流了一回温情的泪!

在一个家庭里,为了一份责任,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承担家里所发生的事。但对与一个孩子,一个13岁的孩子,是否有些不公平?显然,孩子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为了能帮他妈妈一起抗起这份责任,年纪小小的他从妈妈原本给他每天3块钱在学校吃饭的费用里节省下了200多元给妈妈还债。

这个母亲在面对镜头时告诉观众说:当学校把孩子送到医院打电话给我时,我看见他心里好急,家里发生这样的事还要连累孩子真的很难过……孩子醒过来时对我说:妈妈,我没病,我只是饿了,只要吃一顿饱饭就好了,我每顿就吃5毛钱,这是我存的钱,您拿去帮爸爸还债吧。孩子说着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两百块钱的存折递给了妈妈……

母亲说到此时台下已是掌声雷动,观众不禁襟然泪下!

人生短暂,光阴荏苒。生命是很脆弱的东西,在我们每个人的有生之年,难道不能让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和回报这个温暖的人间吗?不论生活对你有多么的不公平,都要记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生活有很多事是可以让人感动的,或许我是个比较容易感动的人,但我想;不管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能被情感所感动的人,就是个有血有肉的性情中人,因为感动而流泪,是件多美好的事!我觉得。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16506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