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记

西递村古抛绣球楼前的思索

西递村古抛绣球楼前的思索

出黄山东行约50千米便到了西递村古民居。西递村是一个历史有久、钟灵毓秀的古老村落,2001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素称“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村至今仍保存224幢明清古民居。古村落船形布局,规范整齐;以山造屋,傍水结村;三条小溪东往西流,西川八景优雅静谧;大街小巷深幽宁静,青石铺路曲径弯弓;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飞檐翘角突兀多姿;砖木石雕满目琳琅,高昂翘首古朴典雅;民居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描金飞彩;庭院园林景色如画,漏窗盆景进锦上添花;题额眉刻绚丽多姿,楹联书画浓郁芬芳。

西递村是一个由胡氏家庭几十代子孙繁衍绵延而形成的古村落,他奠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距今已有950余年历史。据胡氏宗谱记载:“西川胡族,其先本姓李,唐昭宗李晔因避朱温之乱由近侍郎胡三护带至婺源考水,后改姓为胡。”从1565年胡文光出任江西万载县知县到1826年261年间胡氏家族就出现130多名官吏。

李唐后裔,徽商泰斗胡文光是西递徽商的佼佼者,也是“徽、儒、官”三商融为一体的典型代表江南六大首富之一的胡文光官封正三品,通议大夫,经商数十载,号称拥有“七条半街”店铺,“三十六典当”资产。一生讲究商德和修养,主张;“以诚待人、以信处事、以义取利”,颂扬:“以善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基”,中是:“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

然而就在“商、仕、仁”一体的胡氏民居里,居然还有,仅有一处抛绣球楼。很让人费解,我知道胡氏家族婚姻嫁娶很是细心,一来讲究门当户对。二来是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包办形式。一般到了婚嫁年龄,便有媒婆重中作媒,通过排八字,换庚帖,选定“鸳鸯礼书”。准备晚婚时,男方备送礼包,托媒人去女方家“求亲”,女方选下吉日,写书面红纸回帖,送给男方,名为“送日子”。在西递一边是农历四月求亲,送子日,腊月或正月举行婚礼。男方送给女方的二节礼,数量要多于一节礼,俗称送给女方“酒水钱”。女方嫁妆多少是经济情况而定,贫人家只有“一个马桶三个盆,两只蜡台一盏灯”,俗称“三支灯”。嫁妆中最讲究的是两样东西,一是马桶,内放红枣、花生、橘子等物,寓意“早生贵子”,一是同鞋,把新娘的新鞋套在新娘的鞋中,以为“同偕(鞋)到老”。出嫁的头天,要“待囡”,陪女儿吃顿离别酒,男方要在新房里办桌酒席,叫“吃暖房酒”。结婚之前,男方邀请族中长辈两位老人(“好命老倌”和“好命老孺”)陪伴新郎、新娘。结婚那天,新娘花轿抬出“敬爱堂”正厅落下,青年礼生交替向前铺袋直送新娘进屋,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胜一代”。拜天地以后,新郎、新娘和交杯酒,好命老倌要唱祝词:“一对金杯金线连,三生世上结良缘,男边酒真香,女边酒真甜,吃下交杯酒,到老都不嫌。”婚礼三天,由好命老孺陪同新婚夫妇上堂“分大小”,同时,新郎新娘要“双回门”,要对岳父家诸长辈行大礼。新娘回门,当天须返回婆家。未满月,新娘不能在娘家住宿。回门转来后,晚饭前,好命老孺带新娘下厨房,口言吉利好话:“一切肉,二切鹅,做好媳妇再作做婆”,“一 金,二 银,三 给囝焙行裙”。古时候男尊女卑,讨媳妇热热闹闹,嫁女儿却是冷冷清清。

在男尊女卑的大气候里,在胡氏几百口人、经过900多年的历史中,在宏大的建筑群中,仅有一所抛绣球楼。这在胡氏族谱里没有一字的记载,就是在其他的记载中也很难找到,专为女子出嫁修建的专门的抛绣球楼。抛绣球那可是“儿戏”,但细一项,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主动要求抛绣球出嫁的,待嫁女子已经是名花有主,通过抛绣球来掩人耳目,堂而皇之的出嫁。二是实在找不出去婆家,将“累赘”不论老少、贫富,一嫁了之。

在庞大的建筑群里这个抛绣球楼只在其中的一角,抛绣球楼前面是一块30平方多米的三角形的开阔地带,更有意思的是在抛绣球楼下有一条1米多宽的通道。抛绣球楼只有两层,楼为木质结构,二楼有一抛绣球台,台与我们的阳台大小相差无几,但又一镂空雕花墙和起居室隔开。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4582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