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我也说统考

说起统考,我有一件隐藏四十余年没说来的荒唐事,那就是让一个年仅三岁的小孩,替我作了关系到我一生的事业与生活的抉择。

一九七七年春,恢复高考的春风吹向全国各地,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两年的我,也跃跃欲试地要参加这次中国有史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统考,可在面对“报考中专者不得报考大专,报考大专者不准报考中专” 的硬性规定面前,我犯了难:我是报考大专呢,还是报考中专呢?

两个哥哥与弟弟,极力规劝我报考大专,理由是:我在读书期间,成绩一向很好,考大专很有希望,考上了大专,未来的事业与前程,肯定比中专强;而我的父亲与两个姐姐则极力主张我报考中专,理由是,在农村读书出来的学生,与在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城市学校毕业生肯定存在差距,加上回乡务农几年,先前所学的知识大部分都忘记了,此时报考大专,胜算机率很小,倘若报考中专,一向成绩很好的我,应该有七成以上的把握。

本来就犹豫不决的我,在两派观点各说各有理时,一时决断不下来,眼看着同村年青人都报了名,我在报名截止期限的前三天还没定下来。

也是在离报名截止日期前三天的晚上,正在寝室内看书学习的我,迎来一个小客人,她就是我大哥的小女儿、年仅3岁的小侄女王洪梅。

“洪梅呀,你说三爹这次能不能考上学呀?” 忽然想起老人时常说的‘不懂事的小孩说话挺灵验’说法的我,将当时仅三岁的小侄女王洪梅,拉进怀中轻声问道。

“能考上呀!” 小侄女王洪梅几乎是脱口而出地对我说道。

“洪梅,你说三爹是考上中专呢,还是大专呀?” 被小侄女说到心坎上的我继续问道

“中专呀!”小洪梅又是一个脱口而出的肯定回答。

“看来三爹只有读中专的‘命’了,那三爹就听你的话,明天去报考中专算了。”从小侄女两次脱口而出的回答,相信幼儿说话很灵验的我,当即拿定主意:报考中专。

非常高兴的我,抱起小侄女在屋内转几圈后,再次将小侄女放到我面前,又问道:“洪梅,你再说说,三爹能考上哪儿的学校呀?” 问罢后就觉得自己问的好荒唐,连我们大人都不知道自己想上的学校在哪儿,一个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知道呢?

“在那儿呀!”小侄女突然转身,指着我家房子朝西的窗子口,脱口说道。

看着小侄女天真无邪的面庞,我更相信小孩的天真话有可能是真的,在离高考报名最后期限的前两天,我才信心满满地到报名点,填了报考中专的志愿,在选择学校时,我也将位于我家西面的襄阳卫校作为第一志愿。

哥哥、姐姐、父亲、母亲及其他亲友们,对我突然决定报考中专的作法感到很意外,多次追问缘故,我也没好意思把我听三岁小侄女的话,作出最后决定的经过说出来。

后来,我果然考上属于中专范围的襄阳卫校,一度深信小孩说话挺灵验的我,在学过心理学后,才知道那只是巧合而已,因为无知小孩回答问题时,常常是先入为主,既问题的前部分,或较顺口说出来部分,如我当初问小侄女王洪梅:“三爹能不能考上学呀?” 对不知道否定回答的小孩,大部分回答是肯定答案,即“能考上”。 又如我当时问的第二个问题:“是考上中专呀,还是考上大专呀?” 大部分小孩会回答‘考上中专’,倘若我变换问法,问“是能考上大专呀,还是考上中专呀?” 大部分小孩可能回答:‘考上大专呀’,这种现象是由提问题的人的无意导向造成的。

心理学还告诉人们,每个人在提问题时,常常是在无意间,将自己脑中已首肯,或最想要的结果的相关问题放在首位,而将自己拿不准、怀疑、甚至不想要的结果的相关问题,无意间排在后面,这也是所谓的“心理导向”现象,由此可以推断:我当时的心里深处,是倾向‘报考中专’的。在我自己一生中,由于学历低,晋升职称与加工资,都跟不上别人,也怨不得无知的孩子,要怨,也只能怨自己当时没信心、没胆量报考大专。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2940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