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腊肉

《论语》有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参阅《论语》注解,束修即是指十块腊肉,便不分贤愚,谁都可以授业。束,成捆,数量并非单一,而何故一定是为十却不明其理也。我们在《礼记》里面也看了到诸如“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的话,想必或许是包含“腊肉”在内的进贡之礼赠无疑。而孔夫子开了私塾教育之先河,我们未必还要计较他老人家收受学生腊肉的事,致圣人含羞?不过,按说,在春秋时期,国乱不堪,民不聊生之际,十块腊肉对于像子路、颜回那样穷困的家庭来说,却是万般为难。想必夫子也“效仿”如今,可以稍免去一些“资费”作为眷顾“一体谐同”应该不会假。

腊肉的由来,据野史记载,从前富裕人家过年的时候,采办的物资过剩吃不完,于是厨室理事用食盐将肉类生货进行腌制,置于干燥通风处让其自干,待到岁除春头再吃,美其名曰:腊肉。盖因腊肉内少去了水分,易于保存而不腐坏,慢慢地被人们所接受。如今,随着生活物质的高度发达与繁荣,人们吃腊肉算是平常事,不足为有钱人所独有。

在农村,每到过年,每家每户都有会预先腌制腊肉干货备用正月过后招待贵宾的上好食材。腊肉经过腌制、晾干、熏焙前后大约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即可食用。制作腊肉,其实不难。先父在日,每逢腊尾岁除,必宰杀肥猪一头,洗涤破开肚肠,取出内脏,然后将两百来斤的猪肉剁散,或三根排骨或两根成一块,趁着热气腾腾,抹上食盐,置于缸内,与其他肉食一起齐整压紧,再撒上一层均匀的盐粒,盖捂严实,置于角落处。正月中旬左右,取出,用棕叶穿插于皮肉之间,风吹一天半日,一排排挂在火塘上一米多高处,再也不管。每天早晚照样生火取暖,任由烟熏火燎,无需刻意为之。待到肥肉橙黄,瘦肉黑中带亮,上面一层起了吊子的堂霉灰,再稍微将吊起腊肉的横杆往上挪上去一截,省得火烤流出油来,觉得可惜。

熏制腊肉,要慢火烟熏,不能急。柴火无需特备,与往常生火的一般相同,扫地时的垃圾也好,干树枝树叶也行,最好的是在生火之后在未燃尽的“红中热”的上面铺一些甘蔗渣等之类的,生出烟来,徐徐升起,穿插于肉林之间。而如今的焙腊肉,要用米糠、裨谷、茶外壳、外加五香八角草果之类,专人守护,不到一天两天就大功告成。表面上黑不溜秋,内里却生鲜泛白,更谈不上黄中透出一些光亮来。而外面哪一张最好吃的厚皮,硬是嚼不动,肉也不闻其香,算不得腊肉正宗。

腊肉下饭下酒最为适当。腊肉做法也有很多,不一而足。取一块,用热水洗干净,切成方形或长方形,放到饭甑里去蒸,饭熟了,腊肉也就烂得连皮都脆而又有了韧劲,香!切成片,要是厚厚的肥肉,菜刀上油光闪闪,望着流口水,小孩子贪吃,称大人不注意,迅速掐一块往口里送,那滋味真的得意而舒泰。腊肉做菜,无需别的佐料,一些干辣椒,几根大蒜,一起下锅翻炒三五回,盛盘,陈香四溢,百步外可闻。也有把腊肉切大块,瘦肥相间,入锅清蒸,不用佐料,又是一味,没有不爽口的。

现今,连乡下的腊肉也大不如前,很少有烧柴火做饭的人家了,真要想到吃到那种记忆深刻的农村陈年味道的腊肉,多不可得。也有怀念过去的口福,勾起从前的不舍,吃一回过瘾的腊肉,还得另外置一小间,捡拾一些柴枝糠米稻壳微末,火急火燎的急就章。做出来的东西,味道全然不对。因为,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在四方桌上拼杀,哪来得这些闲工夫消磨?况且,生活物质丰富,温饱不成问题,天天鱼肉,吃多了还嫌闷心,不舒服,省得麻烦。

云南屏边苗岭乃红河腊肉制作之产地之一,由来已久。要想吃到纯真口味的腊肉,不可奢求于店铺酒肆,得向乡间人家,深山野林处一饱口福。要是有三五友,寻路远亲乡下,一锅腊肉,一碗花生米,两碗青菜,再来一杯农家烈酒,一啄一饮,谈笑风生,此人生一大快事,回味无穷。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4030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