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慢慢淡去的那些情

亲情,有人说,像夏日里的绿荫,能在炎炎的烈日中,撑起迷茫者的蓝天。像秋日里的阳光,能在萧瑟的风雨中,温暖失落者的心田。

血浓于水。为人父母,生儿育女,繁衍生息。世世代代,血亲无数,情深似海。现在想来,一脉相承的亲情,似乎都在潜移默化。是传统的宗亲观糟粕了,还是文明的进步取代了。总觉曾经的浓浓的亲情,变得也似乎越来越淡。

“五服”之内,是祖宗们沿袭下来,认为最为至亲的五辈子。从曾曾祖到本人,算是正宗五代,这五代传下来的子孙,也不失为数字可观。这是我们的至亲,应是感到有浓浓的情缠绵在里面。说的宽泛一下,如此多本家至亲,无论现住乡村,城市,还是国外,能亲情相聚,常联系的有多少,知名道姓的有多少,见面认识打招呼的有多少,知道辈分的有多少,素不相识的有多少....,对于农村出身的我来说,让我回答以上的问题,也感觉汗颜。

听父辈们讲,以前农村过年,五服之内至亲,要到祖上庙堂,带着酒肉果品去祭祖认亲。堂上立着列祖列宗牌位。亲人们按辈分,作揖叩首,然后,摆上十几桌席,浓浓亲情,在推杯换盏中延续。

传统的拜年,大年初一,全家老少都要出去给自己族里的长辈们拜年,问安祝福,诉说不尽的亲情暖语。

几年前,我们家族的长辈们,沿袭传统观念,组成了临时修家谱组委会,从本家筹集活动经费,用了几个多月的功夫,才算修齐了族谱。而且,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女性也族谱有名了。翻开家谱,近千人的一个祖宗的,在世的至亲,除了有数的上了年纪和年龄相仿的熟悉外,其余的无所知。

现今农村的拜年,只是流于形式。出门拜年的人越来越少,大街胡同稀稀拉拉的人,到家里拜年的族人里,大部分不认识,只是寒暄哼哈后,站着说句过年呱,走人了之。这也算好的,如今的年轻人大年初一,连门都不出,似乎于己无关,打牌玩手机,才是正经。

乡情,是一杯浓郁的茶,是一杯陈年的酒,清香而醇厚,浓浓的乡情最纯真,最感动,最难忘。

这样的令人向往的美好,似乎渐行渐远。乡村,这个带有袅袅炊烟气息的家园,已失去了往日的热烈和激情,变得丝丝荒凉。曾经漫山遍野挥汗如雨的男人们,围着锅头转的女人们,纷纷背乡离井,离开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出外打工。有的,每年回来一趟,给父母子女留下打工挣的血汗,又匆匆踏上远程。有的常年在外,就是舍不得长途来回的费用,而寄资乡下。

若大的村落,只剩下老弱在坚守着那份期盼,那份难得的亲情。四邻八舍的空洞洞的房子里,怎能寻到那久违的乡情。如今的乡情,犹如一杯过宿的乏茶,掺水的劣酒,淡而无味。

久远年代的浓浓的乡情,一路走来,似乎被无情的旋风,吹得七零八落,无影无踪。

友情,有人说,是晴空里的白云,纯洁无比。是心心相印,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撞击。是春风花雨,是雪中送炭。友情,总是用最美好的字眼,去修饰,去赞美。

手机的普遍,联系的广泛,亲朋好友的电话,都很方便的储存在手机里。平时没事的时候,打开通讯录,用手一拨,蹭蹭蹭,上面的名字,像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有心慢下来粗略数一下,,哇!数字惊人。

这一堆的数字中,有亲情,有乡情,有同事,更多的是朋友。有曾经的朋友,有新结的朋友。现在想来,曾经的朋友,大多只有剩下名字和美好的记忆了。新结的朋友,还正“路遥马奔”呢。大浪淘沙的朋友,真金火炼的朋友,那就屈指可数了。

儿时的伙伴,打拼的友。随着岁月的渐老,见面的机会越来越淡。从初见的亲切,到情感距离的渐远,到互不联系,致后来的形同陌路。

同窗共读,风出雨打沉淀的挚友,曾经的激扬文字,豪情万丈。现在都忙啥呢,多年杳无音信的朋友,现在过得可好么?

工作了,社会的大熔炉,炼就了多少患难知己。同舟共济,如影相随。也许是流水般的时光,冲淡了那火热的过去,长期的不来往,加深了相互的陌生,在友情的路上渐渐失散了。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朋友,有的作古,有的沉浮,有的辉煌,有的暗淡,有的失联,有的似曾相识不敢认。

一份如期而来的红白请柬,也许让你五味杂陈,朋友,总算有了消息。见面寒暄后的尴尬,再也找不到以往的感觉了。

亲情,乡情,友情。

珍惜当下的亲情,重拾那浓浓的乡情,留住冰雪玉洁的友情,任重道远。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4132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