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光环下的村庄——程村之二

光环下的村庄——程村之二

松鼠

宗祠里的温馨

在古徽州婺源,一个完整村落的定义,是不能没有宗祠的。没有宗祠的村落,就像没娘的孩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切都感到茫然。因为宗祠就是一个姓、一个族、一个村的根;是你的脉,你的老家,你的依靠。不管你在哪里为官,哪里经商,在哪里定居,宗祠里总会有你的信息。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时都在牵挂和关注着你的安危。落叶归根,寻根溯源,是婺源人的一种乡愁,一种念想。所以,续谱修谱,是宗祠里的头顶大事。古时候你一出生,或是娶进的媳妇,如能入宗祠,是你一生中的荣耀,从此你就有了依靠,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她是一个姓、一个族、一个村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村的综合素质的凝聚体。

石城程村的始祖程厥公,建村伊始,或许是躲避战乱,或许是躲避官府的苛捐杂税,或许是寻找一个恬静的世外桃源。不管怎样的念想,他都始终没忘记建一座宗祠来凝聚和延续自己的子孙。

当程厥公繁衍到第三代子孙,也就是芝一公和芝二公时,人丁已是非常兴旺了。村民已过上了丰衣足食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生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来建宗祠了。

于是,在芝一公和芝二公的倡导下,建起了“敦睦堂”和“裕庆堂”两座宗祠。为了弘扬尊老爱幼的正气,促进宗亲间的和睦相处。每年的正月,都要在宗祠里宴请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携自己的幼孙一起聚餐;同时还请戏班子进村唱大戏,来愉悦大家,丰富村里的文化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

一个人的每一善举,不但温暖了别人,也同时能愉悦了自己,正如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村里的老人得到了尊重,得到了儿女的孝敬,有了依靠,自然就长寿了。有一位老人的寿缘特高,能活到一百六十岁。此事还惊动了皇上。

岁月的年轮滚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一天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了程村村口,正准备从这里去浮梁。忽然,看到路上许多人络绎不绝地往村里赶。不免有些好奇。就上前一步,询问一位老者:“今天村里有什么喜事吗?”那老者只顾自己赶路,边走边回答:“去给我爷爷拜寿。”

乾隆皇帝不觉一惊,更加好奇了,紧赶追上去:“老人家你今年高寿呀?”。老人家随风回答:“九十多啦。”乾隆皇帝更是大吃一惊:“那你爷爷高寿几何?”。“今天是他老人家一百六十岁生日。”。老人家头也不回地只顾自己赶路,没有注意身边的这位大“贵人”。乾隆皇帝惊奇叹已,赶快叫身边的侍卫,备上一份厚礼,一同混进人群里拜寿去了。

乾隆皇帝一行来到裕庆堂,主事的人不认识这大“贵客”,觉得他气度不凡,就把他让到上座。乾隆皇帝正想亲近目睹这位老寿星的真容,这下正好看个真切。鹤发童颜,声如洪钟,形似太白金星。乾隆皇帝不觉肃然起敬,羡慕不已,诗兴大发,挥笔作诗《百岁访》(百岁只个是概数)。不觉落款时露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恰好被村里的一位秀才发现了。秀才吃惊不已,顿时跪拜,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感谢皇上隆恩,御赐百岁(访)坊!”这一呼可不得了,瞬间,整个裕庆堂,整个村,五体跪拜,高呼万岁,感谢皇上隆恩,御赐百岁(访)坊。乾隆皇帝作《百岁访》,也是一时之兴,这下被村民误为“百岁坊”,也没得解释,就顺了民意,特賜建“百岁坊”。老寿星一听乾隆皇帝也为自己祝寿,还特賜建百岁坊,高兴得“哈!哈!哈!”大笑三声,一时接不上气,乘鹤仙逝。

老寿星,这样的寿终正寝,也正是人求之不得、羡慕不已的事。

百岁坊,是程村一处靓丽的风景,一座历史的丰碑,经历数百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已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之中。但她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却深藏在宗祠的每一片残砖断瓦之中和村巷每一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青石板之下,永远,永远……

?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5634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