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税务街的馄饨

崔老师是文革前大学毕业分配到北方一所重点中学的老师,南方人,瘦高个,双凹陷,面容清癯。上课时一双紧盯着同学的眼睛炯炯有神,学生们随着他逻辑缜密的思维遨游在数学的殿堂。

崔老师的夫人也是南方人,长的小巧玲珑,两人的身高反差很大。上世纪六十年代臭老九找对象属于困难户,两人出身都不好,同是天涯沦落人,只要互不嫌弃就算是烧了高香。

两人同属于事业型,时间都泡到了学生身上。南方人不会做面食,怎么学也没有长进,特别是对包水饺、蒸大包怵头,这在左邻右舍成为善意的笑话,久而久之望而生畏,吃饭只得到食堂去打,一年四季都能看到他家的人拎着饭盒在教工窗口排队。

那时候食堂的菜以白菜、萝卜为主,偶尔放点肥肉片或油渣便很诱人,五分钱一大碗。清汤寡水的常常饥肠辘辘,撑不到下一顿时间。

成家后的崔老师,越发清瘦了。好在税务街有一家馄饨名气很大,崔老师冒着留恋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嫌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鼓足勇气决定一试。馄饨地处“税务街”的北首,几间老式平房挨着街一字排开,除了经营馄饨外,还打制油瓤火烧。

七十年代,我家小儿子保姆家住在“赵家后门”,没有子嗣的老俩口对儿子疼爱有加,经常带他光顾这间馄饨店,一个月十块钱的保姆费几乎一半用在了儿子身上,实在不好意思。从赵家后们往北顺着七拐八弯的狭窄胡同,不及出口便闻到了馄饨料汤和油瓤火烧的香味,你会忍不住诱惑,情不自禁的走进去解解馋。

馄饨皮薄馅多,汤是“老店”特有的大骨老汤,上面洒了点香菜,若你口重,桌上有酱油、醋、辣酱,随意加。油瓤火烧外酥里嫩,香喷喷的,以后你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那满嘴余香的回忆。

一间馄饨成了人们解馋享受的地方,成了人们温馨回忆的经历,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物质生活多么乏,而人们又是多么容易得到满足。

崔老师隔三差五去吃碗馄饨,慢慢的在学校传开了,人们七嘴八舌褒贬不一。一个南方人,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奉献在这儿,克服了水土不服,饮食不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只是为了吃碗馄饨当作奢求,事后想起来,真叫人辛酸落泪。

老崔退休不久,不幸得了那种难治的病,不能正常进食,瘦骨嶙峋。疾病的摧残,不愿见任何一个他原本挚爱的学生,只有报社的一个女副总编作为代表见了一面,出来后泣不成声。

那时间,一碗税务街的馄饨是否能勾起他的回忆,增加他的食欲呢?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1622.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