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那些孩子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我们幼儿园见习的最后一天。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在幼儿园的两周,只是觉得很有必要写点什么来纪念一下这段日子,当然,还有那些可爱的孩子们。

说实话,一开始并不喜欢幼儿园,小孩子太吵了,又哭又闹很难管教,而我本身也并不打算从事幼教这个行业,虽然即使到现在我还是不想当幼师,但是我对孩子们和幼师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入园的第一天,有种回到了小时候的感觉,同时还觉得很好奇。我们是保育实习,也就是说我们并不需要太多的参与教育活动,做的更多的是孩子们生活方面的帮助和保障。当一名合格的保育员老师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也要足够的细心。

同时,对幼儿的生活与生理发展水平还要很好的了解。第一天入园,我们这些见习生什么也不懂,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保育员老师也只是让我们去提了两桶开水而已。回来之后看着孩子们做早操,然后看着教师给他们上课。

听到教师让我们这些新老师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居然有种从来没有过的紧张,可能是从来没有和小孩子这么说话的原因吧。孩子们活泼,天真可爱,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共性,当然,后来的接触中我逐渐发现了很多每个孩子独有的个性。

其实我们并没有很多事情要做,这也给了我机会去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首先,我真正意识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巨大区别。现实生活中的教育与书本上所说的那些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不知道是理论的问题还是教师教育的问题,也不知道到底是根据实践而总结的经验还是根据既有的理论进行的实践。

这种矛盾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我只是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罢了。现实生活中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或许在中国这是一个共性,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教育还是教师中心说,凡是以教师为标准,或许这更加方便管理也更加适合中国国情,不过我还是认为应该和孩子们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

教师要做的是协助和陪同孩子共同学习,并不是灌输甚至是直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或许教师有着卓越的个人素质和丰富的个人经验,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我并不是说不需要纪律和秩序,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幼儿园教育并没有很好的拿捏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孩子是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我们应该正视、支持和鼓励孩子的这些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理论教学。孔夫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不过到现在还是没能很好的实践,我们习惯了用纪律和整齐性来强调和管理孩子,带着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发现每个孩子特有的天赋。

拿几个我在幼儿园碰到的孩子来举例,有个孩子很顽皮,对于老师的问题总是抢着回答,可是回答总是不着边际,教师对他有着很明显的厌恶情绪,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引导,我觉得孩子思维很活跃而且积极主动,教师应该更多的关注这个孩子的注意力以及思考方式从而进行帮助引导而不是批评甚至是厌恶。

这对孩子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有个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并且总是有挑衅和攻击性行为,对这个孩子,教师的处理办法是一把抓过来狠狠的教训,这固然是必须的,但是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分析孩子的心理,孩子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有种很明显的表现欲和对得到关注的强烈渴望。

因而教师可以刻意的为这个孩子创造一些表现机会,表扬他的良好行为,同时指出他的错误和不好的行为。还有个孩子很懒惰,依赖性也比较强,教师的教育方式依旧很简单,我个人认为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惩罚,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方法。我还发现了孩子们的从众心理。

原来人的从众心理从小就有,而且孩子的这种心理表现的更加明显,孩子们喜欢附和,与成人不同的是,孩子们考虑的更为简单,他们的从众只是为了表明自己是个正常的个体,当然同时还隐藏着对权威的无条件认同。孩子们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管遇到什么纠纷与矛盾。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解决方式就是到教师那里去告状,搞笑的是很多时候往往是犯错的孩子先去告状,而当教师批评了其中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第一个反应不是感到羞愧和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马上说出另外一个孩子的名字,这种有趣的现象和心理学上人们逃避内疚的责任分散机制很相似,这也算是额外的发现吧,所以总的来说这次见习还是收获颇丰的。

可能真的是很久没有认真的去总结一些事情了,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谈这次见习了,这段时间过的,也算是充实吧,明天就不会见到那些孩子们了,也算是纪念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26662.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