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鞍子河游记

从犀浦出发,骑行100公里,便到鞍子河。选择骑行,除爱好之外,更因一路长途的体验,实在觉得也是旅游不容错过的部分。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和志同道合的骑友统一了意见。我们一行六人,刘总一行开车来后,便是九人,在农家乐偶遇同来爬山的朋友,前前后后,我们的队伍就十来人了。人多,旅行当然会添些精彩,但对我来说,这次出游真正难忘的,是一段自我经历的苦楚,一段并不愉快却包含众多元素的,关于自我的百感交集,关于别人和我的一段心路。

周六上午10点,氤氲的城市上空浓云密布,虽不至落雨,深冬的清晨也难免料峭,我们六人,其中两位老师带队,阳光尚还在星罗棋布的云中沉睡,而我们已充满活力,精神抖擞犹如阳光普照,我们整装待发,向鞍子河行进……

走出校门、走过西华、走过没有自行车道车流混杂的施工带、走过某个似曾相识的景区、走过那个不知名称的小镇……行至中午,路程已近一半,在一个记不住名字的饭馆,我们六人首次聚在一张桌子前,饥肠辘辘,却吃着比以前可口很多的饭菜。稍作修整,又将出发。天外,浓云依旧,云底却亮了些,那是阳光投在云朵上层的缘故,我觉得,要不了多久,就能触到那熟悉的温暖。

后来的行程,是进山前的一段乡镇路,我们放慢了速度,行在川蜀城外,视野极度宽广,空气也变得清朗。漫漫长途,一眼望去,那路就衔在无穷远,在那天地交汇的地方。一抬头,云变得刺眼,阳光从云里穿透,在空气层留下束束长线,明媚而又尽极缥缈。远方,是诗境,是梦幻,是不用追赶的彼岸。一种欣喜跃上心头,就在这纯净纯化的时光里慢慢行进,在这风中、在这路上、在这生命过往不为终点的当下……

离鞍子河营地四十公里,便进山。柏油路夹在两侧山间一路起伏绵延。两侧是险峻的危峰,虽是冬季,依然郁郁葱葱。风景格调的变换,人也变得更有劲头,我领先冲刺驰骋,风声在耳边紧凑起来,冷风呼呼吹进胸膛,汗水变得寒冷。但我只沉浸在冲刺的快意里,毫无觉察,直到胸中感觉一股气顶着,阵阵恶心,稍一发力难受就加剧,用手摸着肚子,却已凉透,不一会儿,就落到队伍后面。

不想扫兴,跟着队伍又行进二十公里,开始打嗝和干呕,我感到乏力和无助,已无法骑车。离终点尚有二十公里。两位带队老师推着车陪我慢慢走,暮色渐深,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公路上。午饭过于油腻加之胃受凉,跟在他们身后,不时就得停下休息。我踽踽独行,大量口水在嘴里打转,酝酿着一吐为快,又达不到宣泄的程度。

天完全沉下来,暮色里泛起雾,和老师保持十几米的距离,红色的自行车尾灯在我眼里熠熠生辉,像热烈的火焰、像红日、像过年家门前的红灯。人在无助的时候,最会想起温暖,思潮开始浮出……裹一身棉被,在暖色调的卧室看窗外冰冻三尺、白雪皑皑的故乡;在记忆深处,沐着无瑕的阳光,早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忘在风中,连着童年一起被时光收藏。

在……我的思想不敢太过活跃,但沉沉夜色,荒郊野岭分明又在诱我不得不想更多。一抬头,残月当空,孤寂、遥远,那样幽淡、那样不可触及,那样无声胜有声。雾气将群山的轮廓打乱,山与天的接缝,像一条宣泄而下的线,隔雾与我,也隔着无法跃及的渺茫。月,在群山上方更深远的空间独寂,十分分明,定睛细看却又扑朔迷离。

李老师的同事——刘总,开车到达,我坐在车里,看老师也骑上车,还有一位刘总的朋友骑上我的车,继续向营地赶路。免去步行,身体却没有好转。车跟在三辆自行车后面,打着灯光。隔窗看去,在车灯旁侧的余光里,两位老师像夜里的风神,坚毅勇敢,行在群山,更胜山之巍峨!我静静看着,思绪繁杂。

顺着蜿蜒的路又走了不知多少里程,持续的打嗝使我胃部阵阵抽气般疼痛,终于在路旁吐了出来,那种剧烈的胃部收缩带来的疼痛感,上一次发生还是读小学的年龄,在家里倚着床头,畏惧地瑟缩着,如天之崩塌。这次,相似的身体反应,心里却从容淡定,对比之下,突然觉得,虽难过,这经历却堪称精彩!是人在孤境里走向强大的一笔浓墨重彩,一笔人生的财富。

“绿水青山”农家乐是我们的营地,陈老师用塑料瓶打满热水让我暖胃,好一阵儿,才觉恢复了些胃口,简单吃了饭菜,在标准双人间,和“首权”同学聊天,和他虽同在异地远离家乡,却有他乡遇知己的感觉。第二天醒时,陈老师已在门口问候。

一晚的休息,身体已恢复大半,吃过早饭,去龙灯沟环线步道游览,我穿着厚羽绒衣跟着队伍。要穿过三公里的游览步道,需登几百米的山,没有现成的阶梯,只在要道险峻处,人为地修建一些木制台阶,在其中,仿佛置身于原始丛林,我既新奇又兴奋,在队伍中,把一切烦恼抛到脑后。

虽是在西南边,山里的温度也大抵接近北方的秋冬了,尤其在清早太阳未出的时候,路旁的树干和树枝都结着一层银白的霜,落在地上的叶子也都尽被银霜所染,七零八落连成一片寒意料峭的世界,人在其中,时间也随着思绪静了,站住脚步,眼里只剩纯粹的美。仔细观察捡起的叶子,它背面的脉络由于结霜,像突出的血管,湿滑的触感让指尖冰凉凉的,不久就有融化的水从指尖滴落。树干都被某种绿色植物裹着,像一层没有保暖功能的天然外衣,湿湿的、冷冷的,看着却叫人心里泛起暖意。走过溪流上架着的小桥,溪水在脚下流着,几根细长的冰柱黏在横跨溪流上方的植物茎干边缘,向下滴水。倚着小桥护栏观看,不经意发现,小桥竟是用这山间林木搭建而成,这丝毫不加人为修饰的纯粹自然之物让我心生敬仰。

顺着银霜满地的山道上行,看最高山峰成三角锥的那块已有阳光照耀,知道今天一定是个晴朗的日子,又走了几个弯道,果然,有斑斑点点的阳光撒落,眼里一闪,阳光竟穿过交织的树枝和层层掩映的树叶,就落在我前方不足两米的坡道上。霜未化而阳光已在,这两种看似对立的事物在这短促的时间因这难得的机遇竟完美共存!迫不及待地融入进去,我感到一种别样的兴喜,那久逝的感觉,是只在童年才有的温暖,是铅华洗净,抛却一切只为这人与自然共鸣交汇的自我灵魂所在。

不知不觉,走完了大半行程,天还晴朗,却又不见阳光,原来山上长着松树,成群分布,并不规则。从极近的小视野仰视,天空尽被高耸入云的松叶笼罩,阳光洒在上面,也就不能抵达地面。我们在松林里行走,处处都散发着最原始的气息,被这隐蔽幽深的松林包裹,像矮人来到了巨人的国度。再往前去,松林突然消失,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在最高峰上,乍然一片阳光弥漫,俯视之下,群山尽收眼底,一片葱葱茏茏的松树林伸展开来,群山有尽而蓝天无限,竟像我的故乡,一片壮美辽阔的山河!

下山的路不十分好走,用木材做成的台阶过于湿滑,又没有扶手,陈老师在前,我和首权在后,横着脚,一步一步挪着步子。抵达山下,已是中午。身体还虚,吃过午饭,便搭刘总的车回到学校,老师一行五人,告别了农家乐偶遇的朋友,一路骑行,于晚七点,安全到达。

结束了鞍子河两日游,现在想想,反倒因身体的不适,更觉充实和幸运。如果一切顺利,这次出行,就只能是简单的玩乐,正因我半路病倒,才有机会有更多体验。才能看到老师的坚强,以其为榜样,在以后人生的诸多风雨、大风大浪里,勇敢无畏,找到力量,冲破难关。

后记:短短两天,团队所有人都对我施以援手,尤其感恩两位老师、刘总和首权同学,你们是我这段经历精彩之所在,也是助我羽翼丰满展翅翱翔的劲风!

评分:9.5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45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