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茶趣

不知从何起,渐渐地与茶打上了交道;又不知从何时起,喝茶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情。特别是上午上班后,收拾完办公室,坐下来的第一杯茶,滚烫滚烫的、喝下去香气直冲肺腑,浓郁而饱满,给一天的工作带来了极好的心情。

说起来很怪,按说我这个一天除了三餐以外不吃零嘴的人,也不应该与茶结上缘分,但现实却不是这样,茶成了我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与它的缘分确已是很深很深的了。

很小的时候,家里来了人,爸、妈总是给我一毛钱,让我到不远的街上去买点茶叶,招待客人。只记得他们关照我是买一毛钱的“毛巾”茶。小时候,根本不懂茶名,于是,一路奔跑到茶叶店,递上一毛钱,然后就鹦鹉学舌地与营业员说“买一角钱毛巾”,居然人家能听懂“毛巾”茶,他用勺子从一只大瓶子里舀上一点茶叶,再用秤一称,接着用土黄色的纸包成二指宽的小包交给我,回家后交给父母,招待客人。长大后,有时想到买茶叶的事,还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叫“毛巾”的茶呢?直到与茶结上缘分后,喝了不少的茶,才恍然大悟,那“毛巾”茶其实应该叫做“毛尖”茶。

小时候,只知道茶是大人们喝的,小孩子就是喝白开水。到渐渐长大,到农村插队干活了,再后来考上了大学,也没对茶产生什么兴趣。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快毕业了,和同班的好友,一位苏州吴县的同学聊天,无意中说到了茶,他突然来了兴趣,说好茶就在他的老家,叫“碧螺春”。并说,那种茶遍体绒毛,蜷曲似螺,先倒水、后放茶,随后,便茶香四溢、清芬扑鼻,小啜一口,香甜爽口、舌有余甘。一个平时我都没有任何意识的茶叶,就被他巧舌如簧描述了一番,让我着实地感到了新奇。他十分友好地对我说,只要15元,就能买到一斤上好的碧螺春。我欣然地答应了。不长时间,大家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走上工作岗位。我带着那一斤用纸袋包装的碧螺春,先回了家,向父亲展示了一下“碧螺春”。起先以为父亲不知道有这种茶,本想把那位同学说的话复述一遍,让他产生兴趣,谁知属于文化人的父亲比我要清楚得多,看到了茶叶,就连说“好茶!好茶!”忙不叠地找来了杯子,倒上了热水,用手指捏了一小撮那浑身绒毛的“碧螺春”放到了杯中,看着它们晃晃悠悠地沉到杯底。而后,轻轻地咂了一口,连续摇晃了几下脑袋,带着十二分的惬意,慢悠悠地说道:“甘醇香甜,回味无穷啊。”那专注的神情就像看一场艺术表演,并对其中一段精彩的内容认真地品味。也就在这一刻,我才觉得一撮好茶对喝茶人的诱惑是多么的深刻。

我对茶的感觉真的记不清是何时了,如果一定要说出时间,那也就是10来年的时间吧。清明时节,满街的“新茶上市”的招牌让人产生莫名的冲动,使我这个不懂茶的的人也没按捺住品茶的欲望。那时单位的路口,有一副食店,也在卖新茶,这时茶叶的价格已经不菲了,新茶的价格更是高高在上,买了一点,放在杯中,倒上开水,嚯!看着那碧绿的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开来,一会儿,白色的瓷杯里,神奇地出现了清翠的茶汤,那饱蘸了大自然灵气的茶香也随着缕缕水汽在房间里飘散开来。我独自端着茶杯,细咂慢咽,一杯过喉,香在嘴里,乐在心中,那一刻,真真的体验到了茶的魅力。

现在,茶已是我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了。但像我这等工薪阶层的要喝真正的名茶还是欠些口福的,只能随遇而喝。三两朋友送的好茶,收到后都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实在没茶了,就到超市去买一些,回家先试喝,对味了,就再去多买些。

多年喝茶,真的喝出点感觉来了。看其形、嗅其香、听其声,就能对茶的优劣有所判断。茶叶进入茶杯的瞬间也是很有趣的,像龙井,你刚把茶盒稍一倾斜,它们扁平的身子会滑溜溜的鱼贯进入到杯中,特有的香气随即扑面而来;像碧螺春,它们的身子温柔得不得了,相互之间依偎在一起,你就不得不用手轻轻地掇上一点,根本舍不得在它们身上使大劲儿,然后放在水杯中,看着它们沉入杯底,缓缓地舒展身姿;还有像乌龙、铁观音茶,颗颗结实,入杯时像玩跳水一样,争先恐后地落到杯中,还“当、当”作响,开水一泡,细细一听,还有轻微的吱吱声,像是冰河开裂……但也有些茶,是让你猜不透的。看茶名、看包装、看价格、再看说明,像是上等好茶,但真正喝起来,色香味俱劣,享不到口福,还坏了一股好心情,只有一扔了之。这种情况,真正应验了小品大师赵本山的那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正确性。喝茶也应是“不看包装,看味道!”

我喝茶并不讲究什么“茶道”,也没什么特殊的茶具,这恐怕与我属于粗放型的性格有关。总觉得那些规定动作、规定程序、规定的器具太冗余,喝茶就是喝茶,该品时就小口品,该喝时就大口喝,既有口腹满足又有精神享受,那才叫个爽!

爱茶人的多,喝茶的人更多。大家各有一杯,尽管杯里冲泡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大家都在茶中找到了乐趣。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8880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