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姨说起她留在墨尔本的原因大部分是源于家人,剩下的就是她对于这个地方的好感。
不过,说来说去她也没说为什么一个在当时称之为高材生的女孩,最后会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卖花。
每个人都有她不可以说出的秘密,而这些东西都会随着她的离去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因为这些东西只属于她一个人。
旁人知晓了也没多大的意义。
慕玉扬倒也没继续问下去,只不过当他知道细姨当初与家族闹翻了之后,李家人的嘴脸就可以知道,为什么Lina会坚持要离开家里。
怪不得她说,Lina是最像她的一个侄女。
他喝了一口百香蜜,只觉得比刚才的味道更为香甜。
如果当初细姨听从了家里人的安排,或许现在她就在某个华丽的别墅,庄园里,每天享受着仆人的伺候,但也永远不可能喝到最好喝的百香蜜茶。
不过,在听细姨说起关于李家的故事,他倒是想了解一下Lina从小生活的环境。
他握着杯子,“那您知道Lina的父亲跟Lina的关系吗?”
慕玉扬当然知道Lina和她的父亲关系不好,但是这或许在李家人的眼里又会是另外一种不一样的视角。
“如果Lina好好听他父亲的话,他们的关系会是跟普通家庭里的父女关系一样好,但是你也知道那丫头,从小就好动好强,有自己的主见……她注定跟三哥会是走在两条路上的人……”
Lina的父亲李诏国,在李家族里排行老三。
上有二姐,大哥,而他被忽略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他从小就是个性格暴戾,做事能力极强的男人。
而这一点,Lina倒是蛮像她的父亲。
一开始,他原本只是想让父亲看到他,可是到后来,这些努力都逐渐成了习惯。
后来有了四弟,五弟,六弟之后,父母亲的重心也在小儿子身上,自然也已经看不到已经张大成人的李诏国。
但是在李家族公认里,他是最优秀,同时也是最可能继承家业的儿子。
细姨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她还很小的时候,三哥连娶媳妇都是从签约仪式之后才赶回酒店换下衣裳就开始办婚礼,一点儿事儿都没耽搁着。
不过因为他实在是太拼命了,以至于夫妻俩结婚五年后才有了Lina,生了Lina之后就再也没打算要孩子。
虽然Lina是个女儿,但是在李诏国的眼里,他也并非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从小到大都没少给Lina培养。
“在我成年之后,三哥是几个哥哥中最有出息的人,很多生意场上或许不知道李家族,但是一定知道李诏国。”
也正是因为三哥的原因,让李家族整个家族都一起跟着往前走,才有了当时的辉煌。
茶凉了,外头的雨还没打算要停。
细姨起身换了一壶正热的水,又帮他续上了。
“好像在我的印象中,Lina的父亲似乎跟他的兄弟之间关系不错,在生意场上也互帮互助,后来怎么会……”
慕玉扬也算是世家子弟,他虽然不关心这些,但多多少少也有听说过。
当初李家为了联手起来干一票大的,试图垄断他们所在的那个片区的生意,经常能看到一家子出现在一起。
按理说,这种关系,应该不容易分开才对。
但事实证明,这些全部都是假象。
细姨笑了笑,“孩子,这些肮脏的事儿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就算是亲兄弟,为了利益,那也是可以不择手段。”
当时的李诏国让李家人插手进来也是因为他的确想要垄断市场,但是他这个人,胆子太大,且太过于看重利益。
虽然李家的其他人也感谢他把他们都带入那个圈子,只不过,这一天天的忍气吞声也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
跟李诏国平辈的几个兄弟虽然没有他这么有能力,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哥的儿子已经成年,并且他也进入了其中。
后来的事情,细姨也没有知道得那么清楚。
只晓得,在后期的时候,三哥已经不再是当时那个可以统领全家的人,所有人都可以不用听他的话,甚至能比他做得更好。
以至于,父母亲相继过世之后,几个兄弟急哄哄地想要分家,也是这个原因。
细姨的二姐,早些年因为难产,母子双亡在医院,所以自然也得不到父母亲所留下的丰厚财产,至于她,当时在签署了条约之后,也没得到什么东西。
这些财产,应当是被几个分家的哥哥都分得差不多了。
而她听说,三哥是分得最少的,原因是因为,他家就只有一个女儿,而父母亲并没有给孙女准备什么遗产。
当时因为这件事,几个哥哥自己也闹得不愉快。
“我三哥脾气不好,分家之后生意也一落千丈,他年纪也大了,自然没什么精力再像以前那样去拼,所以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Lina身上。”
细姨虽然从李家搬出来了,但是多少也从Lina嘴里听到过她跟她父亲的事儿。
而她也是了解这个哥哥的,如果Lina不顺从他的意思,他甚至就当自己没这个女儿。
慕玉扬沉了沉眼睑,“把全部的压力都放在Lina身上的时候有没有问过她到底想要还是不想要?这些大人,总是这么一意孤行。”
不管是曾经对他这么做的母亲,还是Lina的父亲,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是个男生,所以当母亲把他送走的时候,他除了心里觉得难过倒也没其他的感受,而且出去一趟未必不是什么坏事儿。
但是Lina不同,她几乎是被赶出去的。
因为和父亲的意见不一致,为了坚持自己心里的初心,她不得不去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去证明给她的父亲看看,她是对的。
可她没想到,尽管如此,她的父亲仍然没有理解她。
“大人有大人的考究,不管他们做的再错,其实心里也是爱着孩子的,这个道理只可惜,我到现在才懂……”
细姨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在她年轻时,她也是恨父母如恨敌人那般。
就是因为他们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8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