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杂文随笔

非典期间,一位感染科医生抢救病人的经历

“ 重温非典期间的惊心动魄 ”

作者:李艺泓

讲述人:廖医生(某医院感染科主任)

我叫廖医生,1992年8月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医院,当时也叫惠州市人民医院,轮了几个科,内科,外科,因为人员的需要很快就定在了当时的传染科。当时,老的传染科刚好是碰上一个惠州经济泡沫式的发展,人口一下子增加很多,传染科病人多,业务也比较好,我们两层小楼结构,三四十个床位,楼上楼下都住满了人,楼道还加床。

世纪之交,惠州泡沫经济一破灭,房地产大量崩盘,企业工厂也倒闭,整个感染科也就不行了,不断萎缩,少的时候就十来个病人,医院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加上当时医院还没有消化科,就把我们传染科和消化科整合在了一起,就没有专门的传染科了,合起来叫做内二科。

其实当年一度是说要撤销感染科的,但后来遇上非典以及禽流感这些事情一闹,所以就一直保留感染科。

经历非典,用生命救治病人

在医院二十多年,印象最深的触动最大的是2003的全国性非典。整个非典是2003年3月到6月,6月时已经快收尾了,但是恰巧是惠州市就要一例高度疑似非典的病人,当时是附近的一些区收来的病人,一个年轻小伙子,症状都很像,是高度非典疑似病人。因为惠州不是非典重灾区,但出现了这个事情,整个搞得人心惶惶。我们则科直接被清场了,只能收这一个病人,所有感染科整个就像是军事化管理一样关在里面隔离,外面有保安守门,不能离开科室半步,怕你被这个病人感染了又去传染其他人。我们在里面关了整整半个月,等把这个病人完全治好脱离危险了才解除隔离。期间饭菜只能从外面送进来,我们一帮医生护士吃饭睡觉都在里面,另有一位副院长每天进来视察了解情况,但也只他有权利进出。

当时,广州一个护士长、一个救护车的司机都死了,接触它的护士医生风险都这么高,我们作为医护人员,没有思想压力是不可能。记得每次去看他,我们全身都穿了生化防护服一样,厚厚的密密实实的包裹着,六月天热的不行,当时医院病房条件又没有现在这么好,没有装空调。下到病房十分钟左右全身就湿透,我们医生还好去问下查下十来分钟,但是我们的护士真的是辛苦,给他做个人卫生处理,量体温啊,打针啊,抽血化验啊,很不容易穿着那么厚的衣服,戴着两层手套给他清理垃圾,很辛苦的,有时候病情重还得给他抹身抹背,一个小时下来,出来满身都湿透。当时这个病人又不可能放在我们旁边,而是放在比较远的病房。

当时,我们整个医院的心电监控都没有一个远程监控,但是我们买的心电监控是有远程接口,我们可以拿线连接,坐在办公室内监控,看他的心跳,血压,呼吸。当时我家里刚好有自己用10米长的数据线,于是拿了两三条过来,连接起来,又加装了一个摄像头,从病房到办公室,把病房病人的情况用接力的方式传到办公室,这样就解决这个问题了,(远程的心电监护监控,远程监视病人)一个土办法,当然现在来说就很简单了。

抗击非典结束后,省里给我们颁发了一个抗非集体奖,我就拿来了广东省抗非二等奖,拿了个奖状,还拿了1万块的奖金,我们护长也拿了五千,我说这个钱我们不能独吞,应该拿出来平分,不是我们一个人两个人得到,是整个集体,是同生共死来的。我们现在这群非典走过来的,同一个战壕里出来的战友,十几年感情不变。

我们是一个感染风险很高的科室,什么病都会感染,尤其到了到了流感高峰季节,门诊医生所有流感都会自己先感染一遍。但我们社会公益的责任我们是承担很多的,包括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未来更多未知的传染病的挑战。

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装载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15083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