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杂文随笔

为自己写作

“ 如若千篇一律,何来有趣之言? ”

最近一直有位朋友发信息给我,怎么又有好久没更文了,我说我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写一篇文章,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向去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也曾在肆意的青春放荡不羁,也曾在拿起笔的那瞬间朴树迷离。

打开熟悉的日记本,里面保留着过去的记忆,一向念旧的自己从不舍得丢弃,此刻我便开始回忆,何时我学会了拿起手中的笔?

我始终认为写作与文学无关,仅仅是自我剖析与表达能力的结合。

当我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呼吸,若是这个时候测试我的心率,应该会是相当正念的状态,丝毫没有波动,但这种平静的时刻,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瞬间。

因为我终于又开始,为自己写作。

有很长一段时间,写作背后的真实让人怀疑,有些眼睛充满了质疑、嘲笑、讥讽、幸灾乐祸,即使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本质是善良,之所以变成现在的样子应该是为生活所迫,但我也承认多少会对自己的心态有影响。

我今年23岁,如果你曾经有看过我的文章,多多少少会有一点了解,但皮毛的了解不足以拼凑成真是的自我,就如我常说“有色眼睛看人,人是会变的。”

或者说能有多大程度的了解,让你可以告知他人,这个人我认识?

写作的意义止于写作,就好比一辆汽车加满了油,找到了自己认可的意义,一路前行,但时间的流失终会让汽油消耗殆尽,然后就需要寻找新的意义存在。

初中时,我羡慕班级同学作文写的好,每周都可以获得一枚“周记之星”;高中时,我羡慕那些文采好的同学写的文章可以粘贴在黑板报,供人欣赏;再后来,我希望可以通过写作赚取微薄的稿酬。

我尝试着偷学别人的文章,简单的来说就是“套作”,至于抄袭不是我一贯的风格,开始学习如何写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又或者是能让别人看了意犹未尽。

终于,在不断的去尝试、寻找自己方向的过程中,初三下学期光荣登榜“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当喜报粘贴在校大门上的时候,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努力三年最满意的答卷。

后来就一直坚持将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那个时间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写,家里的抽屉至今还放着厚厚的一摞笔记本,时常回家我都会去翻一翻,因为我相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头一次从作者本身出发去思考,我该如何对待读者,每每落笔的那瞬间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我这样写读者会不会理解?

呵呵,真是愚蠢,别人怎么可能会理解我!

一万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

真正阅读的人,并不是理解、接收了我的文字,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激活了他内心被遗忘的故事,所以我说自己没有文采可言,只是在某一瞬间我与读者之间发生了交集一样。

如果有什么感悟,其实是阅读者自己思考的成果;如果有什么成长,其实是阅读者自己努力的成果。

如若每个作家都是顺从读者的心里,那这个领域就变的毫无意义可言,久而久之,终会发现僵硬的文字再也找不到失去的灵魂。

村上春树写书,方法是不断挖掘自己内心的声音;弗洛伊德的性驱史,是对童年无意识的不断分析;而荣格的人格理论,是对自己曾经精神分裂的不断追忆。

这才是“作家”的精髓所在,你会好奇,为什么将“作家”二字加双引号,是因为我只能算个“闲人”。

写作,就像是拿着一堆玩具和零食去逗小孩子,摸不透这些孩子喜欢什么样,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去摸索,又或者是这两样都不合对方的胃口,而这时你会因为一个孩子的喜好舍弃余下的所有吗?

对我而言,写作就是一个重新寻回自己生命力量的过程,亦是为青春留下一段回忆,至于读者的喜好与否,敬请原谅小生不才,未得大家亲睐。

每天,我都可能会失去力量,我只是希望回头的那瞬间,初心还在,我就能将它重拾!

脚步里的方向是出发,是向前;而文字里的方向是转身,是回归,我们总有到达不了的远方,但我们可以选择抵达精神的故乡,找到心灵的家园。

表面上是写文章,本质却是自我修炼,如若千篇一律,何来有趣之言?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5082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