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我从古楼走过,看尽光阴如昨

“ 体会鸣阳鼓楼外,雨落纷纷,烟花易冷的感觉 ”

新家到父母家大约一千五百米,每次走过去吃晚饭,都会经过鸣阳楼。本地有句俗语:“北岭洞的风,鸣阳楼的钟。”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鸣阳楼,至今已五百多年,它是谯楼式建筑,城台上飞檐翘角的双层亭楼,楼内有明代大铜钟一口,上刻覆莲瓣,还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这铜钟声音洪亮,一鸣而全县都能听到,只是鸣钟的时间很少,基本只在佛诞日敲响一次,颇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架子。我第一次听到,是在十五岁的一个清早。父母家离鸣阳楼直线距离不过两百来步,那嗡嗡轰鸣的声响直接惊醒了我,母亲说那是鸣阳楼的钟声。长大以后,我去过苏州寒山寺,却没有听过那夜半钟声,想来该和这鸣阳楼的钟声一样,悠远潺潺,余音袅袅,仿佛能与人的神思共鸣,让人警醒或思念。

鸣阳楼下用条石砌筑的拱券门叫八素门,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八个书生为了躲避杀身之祸,全身缟素假借服柩出殡,从城门关口逃出,因此得名八素。门洞下左右各有两条青石板,夏天时,有很多人在此打牌乘凉,这也难怪,门洞里的气温比外面至少低了两三度。雨天时,没带伞的我会在此停脚听雨,顺便体会下鸣阳鼓楼外,雨落纷纷,烟花易冷的感觉!

穿过门洞进入古城内,仿佛穿越到了从前,左边为关帝庙,右边为镇东殿,都是清朝的建筑,平日里香火也极为鼎盛,常有走不过人的时候。宽只两米的小巷两旁,都是古时大户人家的宅子,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一门五进士的洪家,光阴荏苒下,古宅又成了小吃一条街,馄饨、麦饼、竽饺、花麦梳子、豆腐圆、等各色小吃,隐藏在一间间不大的古宅店辅中,老店、老味道,配合着一条幽长蜿蜒的老巷,慢慢悠悠如旧日时光。

鸣阳楼外还有座望春亭,四方形、十二柱的亭子坐落在水池中,柱子上刻有“临水稔知鱼意兴,坐风须待鸟声和”的楹联,古时候每年的三月三,知县都会带着属下脚踏草鞋、身穿布衣,举行劝耕仪式。

在我成家二十年的岁月中,几乎每个周六、日的晚饭,都是去父母家吃的,望春亭是必经之路,所以我见过鸣阳楼一年四季的景象,我见过春日和风摇曳城墙上的藤蔓野草,见过夏天烈阳狂晒亭楼上的飞檐翘角,见过秋夜愁雨润湿门洞上老旧匾额,也见过冬季飘雪掩沒古拙的滴水瓦当。从最初的我和妻子两人,到一家三口,把这边的小巷走得比自己的掌纹还要熟悉。

2018年,这处老区被夷为平地,做为省文保单位的鸣阳楼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其实无论这边改造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会忘记原先的模样,因为这曾是我二十年的归家之途。如今父母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偶尔也会说起被拆掉的老屋,想起那边的老巷、老街坊和老的一切。新盖的房子或许更高,更好,但有些旧风景就如组成生命的基因,永远存在记忆,永远不会忘记,因为那是我们一家人共同度过的美丽光阴。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4575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