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原创滨北往事之22三十年十次

原创滨北往事之22

三十年十次 挤就一个挤字,车站也是挤,车上也是挤,敢情是想把人挤死算了。人真是的不是为了天冷才挤的,也不是挤了,人就不冷了。那年月在候车厅里没有暖气,更不见空调,平常或许只是用清冷的车站来形容,而春节过后尤其在这徐州车站,在这想当年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高祖刘邦的家乡号称交通要道。他奶的的卧慒,当年那挤的情形,挤的感觉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不想多费言语,我看不行有些不情愿:从江苏新沂坐陇海线,连运港至兰州的慢车,再从徐州下车,走天桥过地道进了徐州火车站,在那里等从南边来的到北边去的张店(淄博)的火车。到处都是表情夸张形色匆匆的人们,这火车站里的人满了,人太满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还有那车站的广场上比车站里面的人还要多,这是想要把人挤死吗?我那时还小才九岁,我当时想的是,不会是全中国想出门的都来徐州坐火车了,坐火车不是号称快吗?难道这些人都是为快点离开家,快点离开亲人,快点离开父母吗? 并没有听见候车室广播喇叭里说火车要来,但是在候车室里,人群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如潮水般涌动起来,当你感觉四周的人都向你涌来时,当你感觉你的脚已经离开地面时,当四周好像全是男人的叫声,女人吵闹和小孩的哭声。我记父亲挤过人群先是把我和妹妹放到车站候车室的西南角,然后挥舞着拳头从人群的顶上爬过,去拉摔倒在人群中的妈妈,好不容易也把她拽到了我们旁边。妈妈手中的篮子挤得只剩下把了,还拿在手中,从姥爷家拿的生姜也挤没了。人没有被挤死已是万兴了!这徐州自古到今乃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外出乖车之人必挤之地! 我说那是迷信,又污染环境烧那纸干什么,大年三十的晚上时和父亲两杯白酒下肚。非要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前两天在集上买的纸烧了。去吧!大过年的也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带着几分醉意出了小区院门,向东再朝南冬天一片荒芜的菜地,父亲蹲在那点着纸往下一跪,嘴里唠叨着。那燃起的火焰被風刮过,我站在那里眼泪竞从眼角滑过,也不知是被熏的,还是心里真的难受了。 三十年十次,屈指一算父亲从六八年当兵到九五年奶奶去世,近三十年的时间和自己的母亲见过十次面,按三年一次来计算的话,甚至于不到十次。父亲六岁就没了父亲,他还有个比小两岁的弟弟。他的母亲在“三年自然灾害”中好歹是在公家食堂里给人烙煎饼,好歹才把几个孩子带大好歹才活命那。 我不知道一个人要想念自己的母亲是什么感觉,我也当过兵,三年中回过两次家,但那时年少。现在想起来这个人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想,是不是天生性格有问题呢 ? 记得小时候看到父亲给奶奶写信,开头总是母亲大人见字如面,奶奶连字都不识,也许都是我那小叔帮助念吧!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现在农民工身上,也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了电脑网络电信高铁,并没有让亲情更加便捷,骨肉被分隔两地,血脉被稀释被拉长。一样不是又有了什么流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吗?有人说当年老毛把人从城里往乡下赶,叫下乡知青。而老邓是让乡下人往城里跑,叫农民工进城,总之不会让人闲着。或许往城里跑让人进城,比往乡下跑是正确的吧!不过我的脑海有时总是会浮现那年在徐州车站拥挤的情形。乡下人们都来到了,都来到了城里用三十的时间合力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神化的同时。他们也挤走了蓝天,挤走了新鲜空气,挤走了亲情,挤走了亲人,挤来雾霾……!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4953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