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那时候的人情

前些天读《读者》上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说:京剧荀派创始人荀慧生,活着的时候广植果树四十余棵,结了果,用篮子装了上好的,分别写上:送老舍,送梅兰芳等,次一些的自己吃。读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的内心很是感慨:那时候的人情啊,真暖人心!也不禁想起小时候,在我们农村,左邻右舍间一些让人倍感温暖的事情。

我八九岁那年,庄上的顺兰大娘在一个雪天去世了。是住在顺兰大娘隔壁的海龙妈早晨给她送饭的时候发现的。消息传出来,一个庄上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去了。围满了顺兰大娘的小屋:在庄上几个老人的铺排下,青壮年的男人有出去采买办丧事用品的;有去请阴阳先生的;阴阳先生请来后,看好墓地,马上有十几个人去挖墓坑的。妇女们忙着给死者擦身子,穿好顺兰大娘事先早做好的寿衣,把老人弄得整整齐齐地躺在灵床上。庄上的漆匠大林和几个年轻人把老人的棺材从屋里抬出来,先漆几遍桐油,最后用黑漆漆几遍,把棺木漆的明晃晃,亮堂堂的。在家里停了三天之后,第四天,顺兰大娘下葬,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喊人的鞭炮一响,男人们都起来了,妇女除了小孩子太小的,都跟在棺木后面,哭声震天,数落着顺兰大娘生前的好。

顺兰大娘一辈子无儿无女,听说曾经收养了一个外地流落到我们庄上的叫顺兰的女孩子。顺兰长大后,她的爹娘听说后又找来,顺兰就跟着爹娘回去了,开始几年还不断地带着东西来看她大娘,后来就不见来了。顺兰大娘也不生气,庄上的人骂顺兰没有良心,她却说,孩子能找着爹娘多好啊,跟着我孤老婆子,不把孩子的一辈子耽误了。

因为一辈子没有孩子的原因吧,顺兰大娘特喜欢孩子。谁家的大人一时忙不过来,就会顺手把孩子丢到她门口,给她说一声就行。天黑从地里回来,孩子要么干干净净,安安静静地坐在顺兰大娘的身边听她讲“青蛇白蛇”的传说故事,要么吃的饱饱的躺在她怀里睡着了。大人刚想说句感谢的话,顺兰大娘轻轻摆摆手,说,都累一天了,回去赶紧歇歇吧,明儿个不得空还送来啊!?

乡下人表达谢意的方式是质朴的。包了饺子,炖只鸡了,总不忘让孩子给顺兰大娘送一碗;冬天到了,总有人记着去帮着给老人把棉衣做好;天转暖了,会三三两两地去大娘的小屋里,给她拆洗好被褥。到了过年,大伙挣着让顺兰大娘到自己家里过年。大娘说,我不能去啊,我是个孤老婆子,去了不好。那一个个朴实的乡下女人说,不迷信那,家有老,是块宝呢!说着拉走了老人,到了自家堂屋,把老人扶到上席上,让孩子叫奶奶。一家人都给老人夹菜夹肉。

村里后来准备把顺兰大娘送到乡敬老院去,说是那里有吃有住,老人还多,能作伴。但是顺兰大娘不愿去,她说她舍不下那些她照看过的孩子。庄上的人也不愿让老人去。大家说,一个老年人能吃多少穿多少?我们大家一人省一口就够了。老人就没去,等到老人后来不能做饭了,大家就商量好轮流给老人送饭吃。一送就是十多年!顺兰大娘去世的时候,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了!是在睡梦里走的。庄上的人们说,这样好啊,没有受一点罪!

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我的大姐出嫁。庄上的人来贺喜,“来给姐姐添箱底儿”。那时人们不送钱,送的是成块的布料,绒布的,大红色的居多,喜庆的很;还有各式各样的床单,枕头,姐姐的床上都堆满了。人们随过礼,吃过饭后,不像现在,马上一下子都散了。那些妇女和大姐玩的要好的女孩子,她们围在姐姐身边,和姐姐说话,宽慰着舍不得离开爹娘的姐姐,给她抹去脸上的泪水,逗姐姐展露笑颜。一直持续到夜深了,月亮西去,才各自回家。

唉!那时候的人情啊,真让人心暖。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3108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