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五龙山下轶事之挂草鞋的故事

五龙山下轶事之挂草鞋的故事

2017.11.20

松鼠

“挂草鞋匾”,是古徽州婺源民俗中特有的专用语,是对被表扬人的一种戏谑和揶揄,多带贬义。但在婺源西南乡许村镇五龙山下的金蝉村,确确实实存在挂草鞋的故事,那不是揶揄,不带贬义,是一段传奇佳话。

古时候下乐平去浮梁,金蝉村是必经之路,它是婺源西南乡的交通枢纽。因此,这条古驿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非常热闹。金蝉村的布局和婺源其它乡村没多大区别,有水口、村边凉亭或茶亭,金蝉村有两个亭,村上边一座,村下边一座,都是茶亭。亭分三间,一间供过路人歇脚,一间是守亭人居住,另一间是庙,供人朝拜。亭内有人专门烧水,免费供人解渴,亭的名字也取的很简单,村上边的就叫上边亭,下边的就叫下边亭。古时候车夫和轿夫,是没有胶鞋和布鞋穿的,大都是穿草鞋,甚至是光赤脚走路的。从婺源下乐平去浮梁来回有两百五六十里。一般要穿破四五双草鞋。金蝉村是三县中点,也是交差点,所以在此必歇脚换鞋。

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有两位国民军人,在衢州(徐州?)被日军的细菌弹污染,一个眼睛长年流泪半失明状态,被人叫着瞎眼旺根;一个脚被感染,长年化脓,走路不便,被称着柺脚疯。他们回到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来村头村尾守亭。一个住守在上边亭,一个住守在下边亭,每天义务烧水供过往行人解渴。每年冬天闲时,他们就轮流出去收冬(收冬:是古徽州婺源特有的一种民俗,就是守亭人出去要点生活来源,他们无论走到哪个村哪一家,只要报上守亭的名号,人家不管是钱还是物,都多少一定会施舍点的,这就叫收冬。),人家知道这两位是为打日本而残疾的军人,心肠好心地善良都会多给点的。

两位残疾旧军人,为了报答大家的好,看到来往推着乐平车的车夫(乐平车:就是用木头做轮子的独轮车,推的时候,老远都能听到车轮滚动叽叽呱呱的摩擦声,现在已被淘汰了。)和轿夫,有的穿着草鞋,有的光着赤脚,夏天光着脚,地面很烫,冬天光着脚,地面很冷。他们看到眼里痛在心里。于是,一有空就打草鞋,就把打好的草鞋挂在亭的匾额下方,任那些光赤脚的人自由取换,不收钱。

开始一天打三双,后来看到还有许多光赤脚的车夫和轿夫。于是,他们就不分昼夜地加班加点打草鞋,一天两人要打十几双。他们的善举很快就传遍了西南乡和这条古驿道上。来往的行人也愈来愈多,但不是为草鞋而来的,而是慕其善名而来。他们的善举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开始他们每年冬天都要出去收冬,后来,那些在此取过草鞋的车夫轿夫和慕名而来的往来客商,都会自觉地带些钱粮物来感谢和救济他们。从此,他们再也不需要辛苦出去收冬了。

此事虽然已过去几十年了,两位老人早已作古,古驿道已废弃,上边亭也早已坍塌,但下边亭却修葺一新,虽然起不到实质性的用场,却让后人牢记二位老人的善举,弘扬他们高尚品德,是最好的标本。

评分:9.1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54403.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