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色拉寺辩经

来萨市,如果要想和藏传佛教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寺庙是不可不去的地方,而要想体验更深刻的人文景观,色拉寺辩经最值一观,没有之一。

辩经是佛学用语,即出家人在学习佛经的过程中为了加强对佛经的理解,采用问答的形式(一问一答,一问几答,或几问一答)交流所学的心得和所悟的佛法,这是学习佛经的一个重要方式,而色拉寺每日的辩经有上百号僧人聚集,规模宏大,气势逼人!

“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明朝永乐年间佛寺初建的时候,这里长满了野玫瑰(我不知道萨市街头那些正在开放的红的白的粉的有点像玫瑰的花儿是不是就是野玫瑰),反正色拉寺因此得名!

然而我和色拉寺的缘分,颇有几番波折!

那天在功德林公交车站台,看到迎面而来的16路公交车上色拉寺三个醒目的提醒,我未加思索,毫不犹豫地跳上了车,结果显而易见,这辆一块钱的公交载着我和我的目的地背道而驰,越来越远!可是,这又有什么遗憾呢?萨市处处是风景,窗外湛蓝如洗的青天,青天上点缀着棉花糖似的云朵是风景,耳畔伊利哇啦听不懂的异族语言是风景,那个缺了两颗门牙慈祥的望着我微笑的藏族老阿妈也是风景……我甚至惊喜的发现车窗外一个非常大的绿油油的草甸,无心插柳,我就和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插肩而过!

昨天下午,沐浴着午后的阳光,我终于来到了色拉寺,我来这儿的目的很单一,就是想看看极富盛名的辩经!辩经开始的时间是下午三点半,这一次,我是掐着时间而来,所以恰到好处!

虽然来之前做足了功课,早就知晓场面的宏大与热烈,但我还是被眼前所见到的一切深深的震撼了!震憾于这种浓烈的集体的仪式感。

上百个身穿红衣的喇嘛聚集在辩经场上,或坐或站(坐着的是答辩方,站着的是提问者),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持着一串佛珠!提问者的每一次发问,似乎都有一个固定的仪式:身子略微下蹲,后退三四步,跟着右手把佛珠一甩,迅速套到左臂上,伴随着跨步向前的动作,高高举起的右手用力在左手上一击,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坐着的喇嘛头顶或额前,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很有节奏感,像是优美的舞蹈,这是要向对手致敬呢,还是想要从气势上压倒对方呢?我无从知晓。再看那些答辩者,面对对手的不断击掌提问,或以手抚着下巴,作思考状,有所了悟后微笑着从容应对;或微蹙着眉,冥思苦想,答不上来,抓耳挠腮,一脸无奈;偶遇僵持不下的问题,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

辩经场上,拍掌声,提问声,回答声,此起彼伏,声声悦耳,汇成一条激情澎湃的河流!阳光透过叶的缝隙洒在碎石铺就的场地上,洒在喇嘛们红色的僧衣上,显得格外圣洁而美丽!

在辩经场的后面,还有一个后院,就像是一个分会场,但坐、立在这里的喇嘛们明显年龄大了许多,和前院的热闹激烈的争辩不同,他们也应该是在辩经,却没有那么多复杂夸张的肢体动作,彼此之间交流轻言细语,面部表情安宁随和,态度温文尔雅。靠近墙壁的一边,好几个喇嘛正面对着墙壁打坐,每个人的面前都静静地摊开着一卷经文,嘴里念念有词,周围的热闹似乎和他们毫无关系!我想,这些才是辩经应有的形式,血气方刚、你来我往是一种修行;淡定自若、娓娓而谈是一种修行;面对墙壁,独自参悟也是一种修行!

对我而言,尽管听不懂辩经的内容,但在这古木参天,碎石铺就的环境里,看着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听着短诵长吟的梵声藏语,心也未免跟着虔诚明朗起来。坐在我旁边的从广州过来独游西藏的姑娘也不由自主地感叹:“真好,如果可以,我就想静静地坐在这里,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热闹,哪也不去了”。她的想法,实在和我不谋而合!

辩经场的四周,聚集了像我们一样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谁也没有说话,只是安安静静的或坐在石阶上,或站在小路上,或举起手机悄悄的捕捉自己喜欢的镜头,是呀,此时此刻的主角是他们,而我们,只不过是蓦然闯入的外来者,能够静静地欣赏已是足够!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5621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