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杂文随笔

“成见”是自己给自己的,和他人无关

“ 终此一生,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寻真正的自己 ”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寻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Celeste Ng)做为香港移民二代,随身为科学家的父母,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无声告白》是伍绮诗四易其稿耗时六年,完成的第一本14万字的长篇小说。

这本书的魅力在哪儿,伍绮诗在采访中说道:“我想探索的是,每个人的秘密如何让家庭产生裂痕?还有我们究竟有多了解他人,哪怕对方是我们非常亲近的人。”

作者伍绮诗从小受到西方教育,受父母的中式思想熏陶依旧很深。在某次采访中,伍绮诗讲述她的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

“要在学校好好表现,否则别人可能对中国人有不好的看法。”

“你应该待人和善,否则别人会觉得中国人粗鲁”。

回忆起这些话,她说:“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挺蠢,但成见就是这样形成的。”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原生家庭对詹姆斯一家的影响深入骨髓。

爸爸詹姆斯是中国移民,且在当地贫民窟生活,在那个移民文化不普遍的年代,他们是特例。

排挤、歧视常常发生,詹姆斯的自卑、懦弱、逃避的性格深深刺入他的骨髓,

甚至和中国年轻的女助理发生婚外情那段时间,描述他那时放松又愧疚的心情,看出詹姆斯面对问题惯用的逃避手段。

妈妈玛丽琳在一个传统的家庭成长,母亲教授如何当一名淑女,事业心为重的玛丽琳和家庭为重的母亲冲突使得她展现出叛逆、自我纠结、不甘于束缚的性格。

以至于她会选择詹姆斯作为伴侣不得不说也是叛逆的一步,在结婚后抛夫弃子离家出走追求自己的事业也是她内心自我挣扎的体现。

这些原生家庭带来的痕迹伴随这对夫妻很久很久,他们对过去的刻意回避,却意识不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已深入骨髓。

父母完成不了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帮他们完成。

詹姆斯对黄头发蓝眼睛的女儿特别偏爱,他认为这是真正的不会被歧视的当地人。

玛丽琳离家出走归来后,将没有完成的学业全部强加给女儿,决心要让女儿完成自已未完成的事业。

这种心态,在现在仍然存在很多很多很多,你是不是听说这样一些话: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得努力啊!”

“我曾经特别想学钢琴,但小时候没有机会,你好好学习啊!”

“写完作业了么?赶紧去写作业去”然后家长大喇喇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

而这些开头注定是失败的,孩子不会听你说什么,他只会模仿你!

在书中描述,这样的家庭带给孩子的只是压抑:不想笑却逼着自己笑的莉迪亚、努力逃避又‘自私’的内斯、透明又很会察言观色的汉娜。

父母在泥潭中久久的挣扎,竟也把自己的孩子们带入泥潭,好一个“同甘共苦”。

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

家庭是这个社会的最小单位,家里的每一位都是组成单位的元素。

每个人都应该履行共同成长的责任,父母应该做为榜样而不是单纯的指挥者。自己做不到就没有资格要求孩子做到。

若想要要求别人做到,首先自己要做到。或者这样说,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并非本意,为了满足自己生命的体验带来这个生命,那就请给予绝对的尊重。

看看孩子的样子,那就是你的样子!

同样,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叛逆的迷茫期,若是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能陪在身旁,那还有谁值得信赖!

孩子需要沟通,是心与心的互动沟通,不是单纯的物质弥补,更不是单方面强加给予的所谓“过来人经验”。

在本书中描绘的父母,玛丽琳和詹姆斯堪称完美的反面教材,两人对莉迪亚单方面的期许和摆布,可以用疯狂来表达;对内斯和汉娜的无视,可以用冷漠来形容。

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莉迪亚真实的内心诉求,只是驱动木偶一样摆布莉迪亚。

连生日礼物都按着自己的喜好准备,他们无法接受莉迪亚脱离自己的掌控 拥有自己的人格,那时他们不能够接受的!

父母堵上了耳朵拒绝聆听,孩子闭上了嘴巴拒绝表达。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抽醒这对父母的,是莉迪亚意外死亡,而且是左右手开弓不停抽打才好不容易打醒。

女儿的意外让这对父母期望瞬间崩塌,一开始拒绝接受“最爱”的莉迪亚会选择自杀,在真相不断甩在他们面前,他们开始用擅长的逃避对待。

当逃避不在生效,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内心,揭开自己最不想面对的过去,脓血不停的流,直到新鲜的血液出现,才看清现实。

不再只看到自己,终于试着走进家人,试着对自己的过去和解。

伍绮诗说:“我希望读者能合上书,思考在生活中那些一直不敢说出来的话,说给他们爱的人甚至他们自己听的话。”

最好的父母,是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的,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不是因为是谁的孩子就变成了自己人格的延续符。

坐下来、面对面、平行视角,诉说对方的想法,想朋友一样。

如果已经失去了心平气和坐下沟通的能力,不妨学一学龙应台,说不出口那就传统信件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让自己了解孩子的世界,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世界,会发现沟通竟是如此简单,效果会是超级美妙。

本书结局是不完美中的完美,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姐妹,这丝愧疚维系着这家人走进了彼此,接纳了自己。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zwsb/show/16157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