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情书:老娘与妻的“闲话家常”

“ 结婚三天给祖宗告知:家里又添新人啦! ”

办完结婚登记手续回到家里,老娘正准备包水饺,已经和好了面。我们拿结婚证给她看。老娘不识字,只看着那红彤彤的证书说,“老四也结婚了,总算熬到头了。”老娘不无感慨地说,“我还寻思老四再混不上个媳妇,天天挂念的慌。”老娘的欢喜挂在了嘴角和眉梢。

妻微笑说,“你这总算放心了,不用挂念恁儿打光棍了。”

“是!不用挂念了,我也放心了,以后你们就好好的过吧。”

我和妻不约而同地坐在面案前准备包水饺。

娘看我也坐了下来,就说,“你坐在这里干嘛?你又不会包!”

妻说我不但会包,还包得挺好。娘问我什么时候学会了包水饺,她怎么不知道。妻给她说了我在她家包水饺的事。

娘说,“好!好!你爹一辈子没烧过个锅,没烧过一壶水。两个人过日子不能光苦了一个妇女。”妻扭过头,朝向我说:“听见了吧,不能光指望我。”

娘又接过话茬说:“也不能说谁指望谁,两个人相互迁就着干,遇事商量着来,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过不好的日子。”老娘这是在向我们传授她的为家之道。

在我的所有记忆里,老爹是生产队“著名”的车把式,耕得一手的好地,驾得一手的好车马,曾被征调到村果园干过好几年,还一度在大队部(村委)里干过几年小头目。但在家里就是甩手短工,家里的大事小情,街面上的人情道往礼尚往来,都是老娘拿定主意亲历亲为,就连三个哥哥娶妻生子两个姐姐选婿出嫁都是老娘说了算定了办。老爹与娘虽偶有争执,但从无争吵,更无鸡飞狗跳的家庭战火。这使得我们家庭和睦,四邻相安,使得我们兄弟没成为我们“光棍村”里的光棍。

边包水饺,老娘边说,“也没恁爹了,我这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了,都是自家日子自家过,你们两个人就相互维护着好好过吧。”

妻也不失时机地接着娘的话茬,你一言我一语,两人没有一点陌生感和距离感,象极了知根知底促膝相谈的亲娘俩。后来,我给妻开玩笑说你这入戏挺快呀,妻说看老娘把我们兄弟姐姐们六个拉扯大得有多不容易。

啦着啦着,娘又给妻说起了订婚见面礼和结婚买家具的事,让妻别放在心上,要真是拉下一屁股债的话,最后还得是我们还。我知道这是娘的真心话,没有要糊弄妻的意思,只是向妻表示她对妻的歉意。妻说没事,她都能理解,还让老娘不要放在心上。

水饺下锅,前院哥家的孩子们也都到齐,大人孩子老少三辈围坐在桌子上拥拥挤挤的一大圈。

正吃的时候,娘突然停下,“坏了,光顾了吃了,差点忘了个事。”

“什么事?”我问娘。

“早晨你们就该到林(家坟)上烧烧纸(钱)去。” “怎么还用烧纸?什么意思?”妻也问。

“新人进门三天,得到林上烧烧纸,认认林。让祖宗们知道,要不以后老了(去世),祖宗们不让进林。”

“还有这说法!?就是给祖宗们报个到呗?是不!”

“是!算了,下午就下午吧,反正咱家的祖宗都没那么多讲究,他们也不会拿堂(生气)。再说你们结婚也没按老风俗来,不能光依着他们办。”

老娘虽然不识字且生于农村老于农村,一辈子和庄稼、柴火锅打交道,但思想并不保守。

“那还有什么礼数讲究不?”

“也别再讲究什么礼数了,到林边上你们鞠个躬就算了,你是城里人,不讲这个,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

吃完中午饭,我和妻如闲逛般步行到村北的林上,给祖宗们告知家里又添新人了。

未完再续

PS:"活在18线"展现远离北上广18线居民的生活与生存。感谢关注本主题和井里看天的猴子!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469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