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不对自己沉默

世界是过于喧嚣了。

在互联网,但凡打开一条新闻报道,或者微博,就能看到评论区爆炸如泥土四溅。这撒向不同方向的泥土似乎能体现言论自由,有老师将此形容为古希腊时期的广场政治,但看多了却不免对一些“粗鲁的”文字感到失望,而这些,很遗憾,占了大多数。这总给我一种祖国还需要来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的错觉。

对于评论政治或社会事件,比我擅长的大有人在,因我总是困顿于自身会受到各种限制,认为有一些事情,自己没有亲历便无法正确做出评价。有前车之鉴,舆论之力量总能轻易地混淆是非。而对于另一些事,我们则要选择做一个旁观者,否则当局者迷。比之于瞎淌浑水,故作愤怒,我更乐于思考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比如该如何做人之类。

但是思考这些有什么意义吗?它们只会带给我无尽的哀愁。我试图追寻理性意义上的永恒快乐,比如,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我只有接受到懂我的少数一人赞扬的时候,这种快乐才会显现出来。试想,若没有这样一个人呢,也许我会在追寻过程中不断受挫,并且否定自己。我发觉,我越来越不爱与人说话。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耳朵越听越厚,嘴巴却越来越薄,两瓣嘴唇被悬置在墙角的木架上已经渐渐干瘪,这是做惯了倾听者的缘故。这将直接导致我距离社会成功人士的标准越来越远。

但我绝不否定自己所思考的这些的意义。

我平时都会想些什么呢?前天洗澡的时候,我注视着自己的身体,我就在想,女人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重打扮。大概是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被观看的对象的时候开始的吧。对,就是——被观看。有些女人矢口否认装扮美丽是为了取悦男人,但她不能不承认,当她为了取悦自己而装扮而照镜子的时候,她被自己观看。

我很讨厌走在人群中的不适感,其实就是不喜欢那一双双眼睛,所以我常常选择夜晚出行,或者人少的时候。有时候我就会想,我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人人没有眼睛的世界。若是正在人群中踽踽独行,我就幻想人的脑袋应该长在腹上,这样就可以避免看见那么多人,也可以避开来自他人的目光。这种心理看起来有点病态,但我不相信只有我才有。要是在以前,一个人走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兴许我会哀愁自己很孤独,心想要是有个人陪我一起走路该有多好啊,但是,现在心里欲望最大的却是探究出这种病态心理从何而来。所以,此类思考就有了其存在的意义,涉及人的心理和人之本性等等,而不仅仅使自己生活在不安的情绪当中。

我喜欢在自己的身上发现问题,然后“推己及人”,比如,当我常常因为记忆力不好而否定以前所看过的书的时候,我想提高记忆力,于是借一本与之相关的书。我会循着书的内容学习一下系统的关于记忆的知识,而不只是翻到“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这一章。然后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延伸知识点。这大概就是“为知识而知识”了。即便看过的不一定都能装进脑子里,在看的过程中也足以享受一次“为知识”的快乐了,只要这是自发而不是受强迫的。

这时又涉及到了“强迫”与“自愿”的问题。比如说,同一本小说《雪国》,如果老师说近期考试会考《雪国》,大概大多数人都会在看书的过程中有抵触情绪,甚至不看。但是,如果是自己在逛图书馆的时候对《雪国》生发兴趣的呢,想必大多数都会十分投入地把书看完,除非实在看不下去。这就是“强迫”与“自愿”造成的后果的区别。这也跟人的心理有关,当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你会感到快乐,并不会消逝。既然我能从这类思考中获得一点快乐,也就不会有太多“寻欢作乐”的想法了,人生来悲伤,也不必非要让自己时刻开心,这样反而使自己愈加沉入悲苦之地。

需要思考的又何止这些呢。一天的时间不长不短,每一个突然蹦出来的想法都应该得到珍视。而光说不做就成假把式了。我以为,作为一个被称之为人的人,若反思过自由、尊严、平等、恐惧等为何物,就应当也从行为上要求自己活得像一个“人”。后来我明白了,这只是属于我自己的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关于“人”的确切定义,我可以如此要求自己,却没有资格去那样要求他人。即使我有心劝导“坏人”变“好”,那也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明白这个道理后,我更关注自己。

许久前的某一深夜,我困顿于倾诉欲望这一问题,无法入睡。我就问一个朋友,说,你难道没有倾诉的欲望了吗?第二天她说,天天吃了睡睡了吃,委实没有什么时间多愁善感。我把她的回答当作她不关注自己的证据。她对自己沉默了。即便她不像我这般自寻轨道之外的烦恼,她也不对自己的情感发问。她果真是像她说的那样吃了睡睡了吃吗,我不信,但我能感觉到她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情感,不管是迷茫、自责还是其它什么,有时候流露出来的只是无奈与抱怨。在她眼中“多愁善感”是一个贬义词。她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追星的身上,而非自己。对此,我也无可指摘。

我已经习惯了与自己对话,我把自己暂时地封闭在书籍之中,为了让自己不死,我将继续不对自己沉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往哪里去?我为什么开心?我又为什么愤怒?我该准备受尽苦难?还是为了美好的未来牺牲掉美好的现在?……

我也想过我应该去生活,而不是空想,这样也不至于使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没有一点正在生活的生命的气息。但是,学习之余,在广场上吹吹风赏赏花,和朋友夜舞笙歌,做一做兼职,体验一把什么是社会,这些就算是生活了吗?我会如此怀疑,但我的生活从不会因此停滞。

评分:9.2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15717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