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经典文章

“背油”的“孩电”

“ 买双“孩电”真是“背油”了。 ”

刚进大学时,重庆籍老师担心外省同学听不懂重庆话,硬着头皮说着“椒盐”普通话。年纪大的老师说了几句,自觉有点怪腔怪调太别扭,坚持不下去了。讲完一节,常要停下来问:“你们听懂了没有?”见大家茫然摇头,他说:“你们在“扎梦脚”哦。”大概意思是打瞌睡吧,后来才知道这词还有运气好的意思。

某天,几个同学在寝室热火朝天地打扑克“升级”,一位河北同学和女朋友闹了矛盾,独自在一旁郁闷。一位重庆同学转头冲他说:“有啥子嘛?你龟儿不要啷个,一起来打牌。”河北这位听了一声吼:“你骂谁龟儿?”站起来,一把拎住他衣领子,挥拳要打。大家惊诧之下,赶紧劝架:“他是口头禅,不是骂你。”好说歹说,终于劝住。

布衣受此教育,从此不愿入乡随俗,多少年了都没学会重庆话。

大三与爱人初相识,大家都小心地说普通话,时间长了,就时不时的冒出各自的方言。她说自己小时候有点“胖”,贵州人用的词是"栾棒棒"。那时正在食堂吃饭,布衣联想到了圆滚滚的鼓、石墩,差点笑呛着。那时她很廋,但布衣常用"栾棒棒"叫她,次数多了,她生气地说:“你"皮反"的很!”布衣误以为是“皮子痒,欠揍”,后来才明白是“啰嗦”的意思。

在贵州工作期间,自我介绍说学的“茶学”“茶叶”专业,常常被人调侃说:“哦,茶叶!”在贵州安顺等地,曾有人以小叶女贞树叶冒充茶叶出售,当地说某人虚情假意时,称之为“茶叶”或“假茶叶”。明白之后,恨不能给这些骗子塞一嘴“假茶叶”。

布衣倒觉得重庆话多数好懂,因为西南官话也属北方语系,只是当地人所谓的“言子”集合了方言、谚语、俗语和歇后语等,不是土生土长,确实不好懂。学车时,师傅说:“你当老师好“吃皮”哦。”见我一头雾水,师弟说:“工作好,吃香,挣钱多。”“哦”,布衣赶紧谦虚,“师傅面前哪敢‘冒皮皮’,就是个没学历、没职称、没职务的三无人员”。

某天,洗完鞋垫,发觉有点脱线,烘了半天,找了粗针线又缝了半天,差点弄断了针。老婆从厨房过来说:“老公,你好“背油”哦,再买一双都是了撒。”背油,即费工夫。第二天奔农贸市场,找到杂货摊问:“老人家,请问有鞋垫吗?”摊主是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抽着旱烟,听了莫名其妙。布衣以为老人耳背,又问了一次,老人仍一脸茫然:“啊?”布衣忽然醒悟:应该是没听懂普通话吧。于是学着重庆话说:“有么得“孩电”,“孩电”!电孩子的?”老人大笑,白胡子都颤抖了,说:“哦“孩电”,你早说嘛。”

买双“孩电”真是“背油”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jdwz/show/23034.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