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情感美文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我们这里有个风俗:炒料豆,炒面蛋蛋,或者,包顿饺子吃也行。

如今,每逢二月二街上卖料豆和面蛋蛋的就多了起来,金黄色的大豆经过翻炒变得香脆,而且带着一点咸味,面蛋蛋更是甜到了嗓子眼,花生米般大的面蛋蛋呈现出比泥土还重的颜色,外层酥焦,里面是已经炒熟的白面,这两样东西很受人欢迎。

自家炒的和街上卖的料豆和面蛋蛋有些差别,无论从色泽还是味道,更不用说沙土了,自家炒的料豆和面蛋蛋上面沾了很多沙土,街上卖的沙土就少了些,人们为了省工夫,嫌费事,在街上买些便打发了二月二,生活水平高一点的就买些瓜籽花生代替,没有人计较。

小时候,我是在老家过的二月二,老家位于堤南,黄河附近,沙土多,这为炒料豆备足了底料,我们不炒面蛋蛋,恐怕奢用白面,只炒黄豆,母亲较早的就把黄豆泡好了,然后再晾晒一番,临近二月二,母亲就撮合几家人在村子里支起大锅,装满沙土,母亲不烧锅,她让别的婶子大娘拉风箱烧锅,她专管炒料豆,我依稀记得母亲炒料豆的情景。

锅里的沙土温热了,随着紧张的“好”声,母亲便把泡晒的黄豆分几次倒进锅里,母亲挥着长铲不停的翻来翻去,头上围系着毛巾,鼻孔里塞着棉花,为了不让沙土弄脏,为了全神心的投入,母亲不允许小孩子进灶屋,她吩咐我们在外面候着,黄豆炒好了,母亲急忙喊我们过去吃,当时,我怕脏,想着沙土里炒出来的东西一定不干净,两个小眼瞪向了母亲,她斜过身子示意我抓炒好的料豆,我的小手在涩豆堆里陷了几回,沾了一层细软的沙土,塞满了布兜我就跑出了门,离开了烟熏的灶屋。

母亲炒了大半晌才把几家的黄豆炒完,之后,村里的大婶大娘们累出了汗,她们就像从地道战里钻出来一样,满身沙尘,她们乐呵呵的端着料豆回家了,整个村子都散发着料豆的焦香。

我们小孩子咬着料豆,“咯嘣”声不绝入耳,尽兴之余,我们又开始玩起了接料豆,一个小孩把料豆仍向空中,另一个小孩立马张开嘴巴去接,料豆落到了嘴里就是胜,料豆落到地上就是没有接中,我们看谁仍得高,谁接得准,谁就是个能人。我们觉得那个玩法很有意思,布兜里所有的料豆都被我们接吃光了,拔腿飞跑似的再去回家拿。

几年后,我们一家人搬到了县城,距我家院子不远有一个村庄,老家的一门亲戚就住在庄子里,那次二月二,母亲就到亲戚家炒料豆,我也随着去了,城里的农村人家与乡下差不多,灶屋里支着锅台,但是他们的灶屋宽敞些,锅台比乡下的要干净,母亲和亲戚说笑着一起在大锅旁炒料豆,锅台上冒着一团烟,因为想找母亲我哭了,我刚进屋门就被亲戚招呼过去,她给我抓了一把面蛋蛋,我捧在了手里,欣喜的吃着,二月二我们家里极少吃面蛋蛋,仅听说而已,大姐出嫁后回娘家为我们带了一些,我才知道城里农村人家二月二时吃面蛋蛋,我们乡下没有这个习俗,所以,从来吃不到母亲炒的面蛋蛋。

小学我在县城就读,那时过二月二的气氛照旧很浓厚,县城里的孩子几乎口袋里都装着料豆和面蛋蛋,甚至又的人拿来了瓜籽,老师一进教室,一群学生蜂涌了上去,争先恐后的举起抓紧料豆和面蛋蛋的手,都放到了老师的讲桌上,我也掏出了一把料豆送给了老师,片刻,教室里安静了下来,老师带着满意的神情准备讲课,黑板擦敲响了讲桌。

时光瞬逝,转眼十几年过去,我在生活里如漂荡的小舟,走到今天仍没有感觉事业成功的迹象,但是,每年的二月二我却从不间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到了风俗习惯的改变,无论乡下和县城都很少见到自家炒的料豆了,多数都是机械的炉炒或烘焙,炒面蛋蛋变得又小又圆,薄酥香甜非常可口,捂一嘴巴嚼起来挺得劲。

二月二除了炒料豆和面蛋蛋,我还见到了炒青豆,并且买了一兜,青豆粒特大,青豆皮都炒碎了,嚼着比料豆咸香焦脆,现在回味似如当初。

“二月二,龙抬头”,有的地方耍起了蛟龙,小县城里洋溢着春风,那正月十五——元宵节时的热闹成了一道忆痕。

网名梦想天使,原名苑玉先,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人,函授毕业于平顶山学院语文专业,大专学历,业余喜爱写作散文、诗歌,曾在当地刊物《凤台诗苑》及《凤凰台》发表,任过教师、公司职员,一生积极认真。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qgmw/show/117635.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