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散文精选

花魂一点曳春风

生在塞外,本应有慷慨激昂的燕赵之士遗风,可我却偏喜花红。春风一起,那茫茫旷野,碧海之中,夹杂着摇摇曳曳的浅紫、绯红,于是便有了满眼的盎然生机。

虽爱花的精神、温馨与轻盈,可被人称为国花的牡丹,存于心中的仅是一个词汇、一个臆想、一个朦朦胧胧的梦。红尘三千,跌宕人生。突然地一天,网友的一幅幅动感牡丹刹时照亮了眼睛。陡然发现,内心深处竟然有埋得如此之深、如此之顽强的自我。

首见牡丹二字,是上学读书时于周敦颐《爱莲说》中,“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此时,没有特别的印象,只知道牡丹不过是花的一种,仅此而已,倒是依稀记得老师的话语,牡丹是中国的国花,是富贵的象征。年少轻狂的心于是便有了几分不齿。原来,牡丹也是尘世之中的一个俗气浊物而已,哪里比的上空谷幽兰那率直任性、天真烂漫的自由与宁静。

时空一点点的被拉长,脚下却依旧是山重水复。春夏秋的年轮中,镌刻下更多的花语信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三首清平乐李太白换得一个杨国忠研磨、高力士脱靴的佳话;更渲染出牡丹的鼎鼎大名。“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诗风平实的白居易竟然对牡丹如此称赞;“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写下《陋室铭》,惟重德行的刘禹锡也为这牡丹动情。

牡丹,其有何颜色,竟然值得倾国倾城?一睹真容的根便潜入心中。可惜蹉跎了岁月,身困小城,无缘得见。而关于牡丹的传说、故事便格外关注了。有一个传说在记忆中更加的分明。

相传,武则天登上皇位,穷极思游,寒冬时节,踏雪赏花。御花园中只有梅花俏立,傲雪迎寒。也许是高出不胜寒,也许是梅花傲雪激起这千古巾帼第一人的雄心。这大周皇帝突下圣旨,令御花园中的百花超越时令,明日盛开。花神慌报玉帝,玉帝为顺时命,只好特许御花园中的百花盛开。第二天,女皇帝再次临幸,御花园中百花献媚,竞相争荣。只有牡丹依旧,毫不动容。武则天大怒,下令贬牡丹于洛阳,远离京城。

读懂了这则传说,明白了李白的放荡,香山居士的赞美,刘禹锡的倾情。这答案,倒也契合我塞外男儿的本性。

塞外苦寒,寄情文字,遍访先贤与书中。偶见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便有了更多的心动。原来,牡丹也有品格,最为上者称之为“魏紫姚黄,左花鞓红”。姚黄,千叶黄花,出自百姓姚家,截止北宋现世不过十年,即使洛阳,不过一年数枝而已;姚黄之下,属于牛黄,同样出于百姓牛家,花略小而已,宋真宗时,名动天下。魏紫本是樵夫发现于山中,后移植于魏家。如此名贵之花,不是出自于普通百姓之家,就是隐藏在深山之中,牡丹的品行,高洁如斯。最为奇特的是千叶绯,本是紫花,突然之中就有一二朵变作红花,牡丹自我之天性,又是何等的洒落!

一株小小的牡丹,竟有如此丰富的生命历程,雍容自得,任凭众人评说,奋发洒落更是天地的大解脱。这叫人怎能割舍?爱花的人、赏花的人,相必也是其中的三昧各有所得。春风里,脑海中,一束束牡丹绽放的更加清晰,雍容、灿烂,尽情地与阳光、星月相唱和。

蓦地,欧阳修的话响在耳边“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皆不减他出者,洛人不甚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

不知时至今天,河南人也是否承袭这种习俗,称牡丹为花呢?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wjx/show/5728.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