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你最似我

沈复说仿照诗经把闺房记乐放在开篇,我看来,与其说效古,不如直白些,思念芸娘这件事为什么要委婉含蓄呢?

回忆一个人,不一定要借岁岁年年人不同把悲伤描摹得淋漓尽致。在沈复笔下,他与芸娘多温情之事,好像他在记录这些时,芸娘还在一旁替他研墨。

书里描绘的芸娘,全然没有封建礼教下女子的木讷呆板,她灵动可爱,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十三岁相见,百花争艳中一抹淡雅,沈复形容她眉弯目秀,两只眼睛顾盼神飞。的确,一个截然不同又恰到好处的女子,怎能不令人心动。

芸娘幼时聪慧,牙牙学语便能背诵琵琶行,后迫于生计,又擅长刺绣织染,做活闲暇,慢慢学会写诗。年少的沈复不自觉被她吸引,不能释怀,告诉母亲非芸娘不娶。而从藏粥这件事,芸娘多少表明了态度。

婚后芸娘也未让沈复失望,二人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深,实难用言语表达。尤其她问沈复各种古文,应师法哪家为好一事令我感触颇深。

沈复举了诸如战国策一类的书籍,芸娘恐见识短浅,便请教写诗,后两人谈论起李杜,各抒意见,芸娘认为学李白较为活泼,沈复则不解。芸娘说不过是我内心喜爱李白的心思深罢了。

看似直白的说法,无不体现出芸娘的率性与纯真,好像是孩童向人讨众多糖中的一颗,问其缘由,她笑答因为喜欢。再者,女子思想被禁锢的时代,芸娘能与沈复谈论诗才这个问题,并毫不拘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把丈夫当作知己。

我不免想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好生向往,然搁笔,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段回忆里,提及一次离别,沈复登上行船,正是桃李争艳的春日,自己却神色恍惚如离群之鸟,天地颜色都变了。他用布衣蔬食的笔调将分离之苦缓缓道来,毫不羞愧于惦念儿女之情,相反,能见到芸娘时,比喻自己如戍卒得到赦免归乡。

相爱之人,幸事莫过于彼此都不吝啬表达爱意,芸娘为沈复病愈斋戒,沈复刻下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印章又或是来世你为男子我为女子的誓言。但我觉得最大的幸事便在不忘今生。

我曾在知乎上看过一篇文章,谈论芸娘嫁给一个温柔又软弱的人是什么体验,文章极为现实的分析了这段爱情,可我仍然会想,既然二人是彼此的选择,那么爱过不就足够了。哪怕沈复后来身在妓船,我也相信,写下此篇的他,都怀着一颗初见那般赤诚的真心。

有人评价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那么沈复便是最深情的男子,他不同于任何文学作品构造出来的形象,他是真切存在有血有肉的人。他长夜所思,化做笔下之言,动人心魄。

之前与人提到灵魂伴侣,也不过如此吧。彼此心意相通,心心相惜,是夫妻更是知己。

芸芸蜉蝣世,只有你最像我,你我二人如对镜一般。遇见你,如我溺水逢舟,不敢想错过你,我如何在人生这条无尽河苦苦求生,不得欢喜。

我对沈复并没有多大了解,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课本上那篇童趣,看浮生六记,最吸引我的便是爱情。所以先写了这篇读后感。但我并不想眼界只拘泥于情爱。浮生六记还会仔细去读。文笔一般,只能粗略表达自己的看法。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3282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