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心情笔记

串门店儿

我小的时候,没有电,更不要说收音机、电视机了。

老家人喜欢串门儿,聚在一起拉呱说说笑笑的,穷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儿。东院大妈人缘儿好,跟谁都合得来,乡亲们没事儿了就到大妈家闲唠嗑儿,唠得云山雾罩,笑声朗朗。特别是冬闲时,夜又长,人们吃过晚饭脚尖儿一转就进了大妈家。大妈家就成了小村的“串门店儿”。

爹是“串门店儿”的常客,我就也常跟爹一起去享受“串门店儿”的快乐。

串门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了,大妈把油灯点亮,把年老的扶到炕头上,让年轻的坐在炕梢或地下的长板凳上,长凳坐满了就靠着木柜子站着,大家都有尊有让。座安排好了,大妈又抱来一堆干柴枝放在泥巴火盆儿上,划根火柴点着,火苗忽地蹿起来,屋里立刻暖烘烘的。那时候家家都点小油灯照明,还记得我小时候,那油灯可不是点煤油,一是没钱,二是买不到。农家照明的灯大多点死牲畜熬的油,放进灯碗儿里,用棉花搓成的细灯捻放进油里点燃。也有买棉籽油点灯的,还有夜晚瞎摸黑的。小油灯的萤光下,女人纺线、纳鞋底、或缝补破衣服,不能白耗灯油。大妈家夜夜串门儿的挤满屋子,夜夜点灯熬油熬不起,大妈就用干柴枝在泥火盆里笼火,既暖了屋子又照亮。白天,大伯和儿子上山砍柴,笼火盆的柴禾不缺。

拉呱的内容丰富,五花八门。村里村外的新鲜事儿天天有,好事儿赖事儿荤的素的天天不重复。串门儿的人不少,会讲会哨的不多。有那么两三个说家都是斗大字不识半升,把《三国演义》《西游记》讲得不是缺胳膊少腿儿就是前朝不接后代。讲狐狸精、讲大鬼头倒是活灵活现,我们几个小孩子吓得紧紧抱住大人的胳膊不敢松开。怕归怕,第二天晚上仍不肯缺席……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少年时的“串门店儿”,一种深深的怀念之情便涌上心头。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里,“串门店儿”就是“文化”,它给了我无尽的快乐,更使我永远忘不掉那浓浓的乡韵……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qbj/show/19247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