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的时候李三和刘老幺仍旧在超离婚,不过那时候兴起了打工,两口子还是一起出去打工了,刘大妹留在了老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刘大爷刘大娘虽然想要个孙子,但是得到了个孙女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家的种,儿子也交代了一番,还是开始养起来这个孙女。一岁的小孩是最难养的,夜里老是吵。特别是刚和父母分开的时候,夜里简直让人睡不着觉。刘大娘只好抱着在自家坝子里遛弯。别说还挺有效,溜溜的刘大妹就睡着了。
有时候刘大娘抱着她出去玩,周围邻居还打笑”怎么一开始不要的嘛,现在带得像个宝一样“刘大娘听的次数多了也就不爱带着孩子出去了。
农闲过去,到处包谷沉甸甸,刘大爷和刘大娘出去做农活,孩子没地放,只得把孩子绑在摇篮里,背包谷一会回来一趟看一眼。刘大妹也仿佛懂得一样,就乖乖的在摇篮里玩。
两岁的时候,李三回来了,带回来一个刘二妹,刘二妹在城里出生,仿佛就是和农村的不一样,白白净净,和刘大妹放一起显得刘大妹就像一个黑煤炭一样。刘大爷和刘大娘连话都还没说上几句,李三就带着刘二妹回了娘家,第二天就带着又回到城里了。
刘大爷只有对着还在摇篮里的刘大妹发火”生不出一个带把的“气得直抽自己的水烟。也在气自己儿子生老二了也不和家里说一声。刘大娘更是气得晚饭都不想吃,边咒骂自己那可恶的媳妇,想想又骂骂自己那不孝的儿子。可是还是一边喂刘大妹吃米糊糊。
刘大妹这时候已经会说比较长段的话了,一边喊着”奶奶"一边用自己的小手端起米糊糊。“奶奶吃米糊糊,吃了不生气。”刘大娘看着刘大妹说道“你那短命的妈回来抱都没抱你一下就走了,你个狗心的也吃得下。”她也不管刘大妹听没听懂,端起自己的饭碗还是开始吃起了晚饭。
刘大爷觉得好笑,喝着自己那二两白酒下着花生。
有的人觉得小孩听不懂话,可不知道有的时候早熟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害怕。
刘大妹从小就聪明,在交公粮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一起去,算账的时候爷爷算不清楚就问她,她不用打算盘就能算出来。乐的爷爷回来一路背着回来。
4岁的时候,刘大爷要给刘大妹起名字,结果村长说户口名字不好改了,改要花钱。刘大爷回来和刘大娘商量之后还是就没改名字。刘老幺两口子这几年在外头打工,偶尔带点口信回家,但是没有寄过一分钱。几个女儿嫁到别家又离得远,也不好怎样。两老口全靠自己种点庄稼,但是毕竟也都是60多岁的人。虽然一开始不想要孙女,但是带了那么几年,还是有点感情。刘大爷觉得这几年完全把这个孙女当孙子在带,叫刘大妹这个名字着实不好听。刘大娘就骂他”名字都是称呼,叫什么都可以,你要改,家里是钱多的花不完还是怎样'
后头和刘大妹说起这个事,刘大妹也说不改,家里本来就没钱。刘大爷抱起刘大妹说”那我们起个私下的书名,以后万一可以改了再说。”刘大妹高兴的直亲爷爷。把刘大爷乐得,抱起刘大妹不停举高高。虽然刘大妹私下对刘大娘告过状,说举高高很恐怖,但不影响每次被举起来就乐得笑开花。
刘大爷本来没什么文化,大字认不到几个。刘大娘更别说了,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刘大爷就跑村长那里询问。村长很是诧异,刘大爷竟然想让刘大妹按班辈起名字。按刘家村的规矩,如果是生的女儿是不按班辈起名字的。村里很少有人这么做。而且听说刘老幺躲在外面生了个老二也是女儿,托关系求人花钱才上到户,为此还欠了一笔钱。要想再生老三估计有点困难。现在计划生育那么严格。村里很多人都说刘大爷家绝户了。难道刘大爷是准备让以后刘大妹招进来?村长想想也就热心的开始帮忙起名字了,毕竟自己堂哥。
“他们这辈拍知字辈,她是老大,就叫知一好了”。刘大爷听了也举得可以,回去就给刘大妹说,刘大妹问道“爷爷,知一是怎么写的。”刘大爷顿时无言。
刘大爷开始学认字了,毕竟刘大妹已经准备读幼儿园了。幼儿园离村里还要走一段时间。在隔壁村。临近几个村全部都送到这一家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刘大爷带着去报了名。以后的时间全部就刘大妹自己去。刘大妹很聪明,学东西都很快。学了回来就教刘大爷字怎么写。师傅教徒弟,徒弟又教徒弟。有天刘大妹说不想去幼儿园上学,觉得里面的同学都很幼稚,有的甚至还在穿开裆裤。刘大爷听着觉得搞笑,刘大娘听了就来气。
“花了钱你不去,多浪费。”刘大爷听了也不回话,还是在那里喝他的白酒。刘大娘看了又来气。”喝喝喝,一天都在喝,咋个不喝死你!”这下两爷孙都不敢去惹祸了,坐得端端正正。
刘大妹开始想办法挣钱了,她觉得幼儿园这地方又花钱又没啥可学的。可是自己年纪又小,根本没啥挣钱的方式。
她把这个烦恼给同桌说了,同桌姓姚,是隔壁村的。她奶奶是个驼背,人家都叫她姚驼子。刘大妹还挺喜欢姚驼子的。有时候下午放学就跟着同桌姚小妹回家玩。姚驼背每次都很热情,看她来了就又是糖又是零食招待。“姚奶奶,我们又来了”随着声音漂进堂屋。刘大妹和姚小妹跳啊跳的就进了门。刘大妹像姚奶奶询问“姚奶奶,怎么才能挣到钱阿”。这一问让姚驼背自己都尴尬了,她要是知道怎么能挣钱还会和姚小妹两个人住在这破泥巴房子里面。
“刘大妹,你为什么想挣钱哟,你爸妈在外头金山银山都有咯。”姚驼子打趣道。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现在看来没有。不然我干嘛来请教姚奶奶呢。”刘大妹头都没抬的说。父母到底有钱没钱她自己并不清楚,因为直到现在父母啥样子她都忘记了。可是爷爷奶奶每天省吃减用很是辛苦。有时候会听见别人逗她,说爷爷奶妈早晚要把她卖了。可是刘大妹自己觉得,村长家养久了的狗都舍不得卖,自己被养了那么久难道连狗都不如?如果真要卖爷爷才舍不得把自己下酒的花生给她吃呢
看到刘大妹认真的样子,姚驼子也想逗逗小孩,想了一会说“村口老中医那每天治病的人那么多,肯定要收药草,你去做这个应该能挣钱。”
“可是我不认识药草啊。”刘大妹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后山那么宽,肯定有很多药草。
姚驼子想想觉得好笑,说道“你爷爷应该认识几种,回去问问就知道了。”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xswx/show/3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