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生活日记

把读书作为一次修行

有时候真的很奇怪,明明喜欢的东西,买来很久却忘了它的存在,正如我那本躺在书柜里近两年村上春树所著《挪威的森林》,虽未蒙灰,却也沉睡了许久。

是没了时间还是没了心情,连我自己也无法说得清楚,可能是定力不够,亦或是少了读书那种雅致的环境吧,总得为自己找个理由有个交代。

近段时间朋友圈、电台频繁提及再次触动我的好奇,真写得这么好吗?恰逢小侄女送我一支LAMY钢笔,又来了一点乱码文字的念头,那本《挪威的森林》于是开启了封页。

应该每人的中枢每条神经都对应着相应的事物吧,好像触点一样,应对某个事、某个人触动开关,摁下,就让它动弹起来,我想我应该是这样的吧?是不是触景生情的说法?

看林少华编译的《挪威的森林》所做的序,把陌生的村上推到面前居然有些熟悉,那风格、那笔锋是我喜欢的。其实我原来看书没有看序的习惯,因为人家说是一本好书,就想应该整本看完,包括序。

林编总结得好“村上文学的基调是孤独与无奈,但较之孤独与无奈本身,着重诉求的似乎是对待孤独与无奈的态度”。

我从没有如此认真地看一本书,虽说只看完一个故事情节,却有急切想看完的这种冲动。以前看书总是一目数行,象扫描或者照相,偶有精典便驻目停留。如果把它形容成坐公交还比较贴切,注意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关注的站点。

读《挪威的森林》犹如一次旅行,着重的是风景,而不是站点。因为它至始至终的优美,是不会让你的目光离开它视线,美文皆入胜。

看《挪威的森林》,我是静下心来看的,像禅定,心无旁骛。每一段文字,每一个词句都像一支上好的红酒值得品味。虽说我并不懂红酒,但我懂品红酒人的心情,独善其道,独得其乐。

或许这就是一种修行吧,读书也是一种修行。

村上的文笔很温婉,感觉不像男人的风格。试想有几个男人有如此细腻的笔触和感受,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他的《挪》书以第一人称书写,读着读着就将你悄然带入情节,而你却浑然不觉。让你不觉是读书还是读自己。当你看完后感觉写的是你自己,甚至认为你就是原型。

他的比喻也是离经叛道,把本不相连的事物摆放类比,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居然引人入胜不觉诧异。如盘子和星行,宾馆和狗,都不知道它们有什么联系,读起来却玩味无穷,这也许就是村上春树的高妙吸引之处吧。当然,这也是林编总结出来的。

一上午,就将自己沉侵在小说里那部《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故事里。直子与井看是不甚关联,树上将人与物串就了一篇动人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怀念的不是爱情的爱情故事。他描写的故事你看了之后,应该会产生一种共鸣、一种感动,为那些青春逝去的日子和青涩的感情。感同身受,一旦进入就欲罢不能。

人,人生,在本质上是孤独的。所以需要朋友和家庭,我从文字上可以体会他对生活、对人生的太多无奈,也可能是创作需要,但我更希望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情况。我相信如果这个世上少了孤独与无奈,可能会更加孤独与无奈了。

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总会挪下一些随着岁月模糊的东西,而你会因为某个偶然的触碰,让脑海里的记忆猛然清晰。如果你无法想起藏匿于心之深处应该复苏的往事,也许《挪威的森林》会为你打开那扇门。

回忆是件好事,记忆越模糊越需要想起,一旦想起便不能忘怀,深刻于心。那些你生命中刻骨铭心的过往,那些让你无法释怀的感情,那事、那人,即使再过多年它也会清晰如昨,宛如再现。

借用书中直子触动我内心的话来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经这样存在过”来祭奠曾经走过的岁月。

于2015年中秋有感

文章内容不代表凯硕文章网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anshuzu.com/shrj/show/7329.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